基于FMCW雷达的车辆防撞预警系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车辆防撞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 第8页 |
| ·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发展概况 | 第8-9页 |
| ·课题选择背景及实现方法 | 第9-10页 |
| ·国外防撞雷达产品简介[1] | 第10-13页 |
| ·美国 VOPAD 防撞雷达 | 第10-11页 |
| ·瑞典 77GHz 防撞雷达 | 第11-12页 |
| ·德车 77GHzFMCW 防撞雷达 | 第12页 |
| ·日本 60GHz 防撞雷达 | 第12-13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车辆防撞预警系统组成方案 | 第14-25页 |
| ·车辆防撞预警系统性能要求 | 第14-15页 |
| ·车辆防撞系统测距方式比较 | 第15-17页 |
| ·激光测距 | 第15页 |
| ·超声波测距 | 第15-16页 |
| ·红外线测距 | 第16页 |
| ·毫米波测距 | 第16页 |
| ·测距方式小结 | 第16-17页 |
| ·车辆在防碰撞雷达作用下的工作方式 | 第17-22页 |
| ·雷达工作方式分类 | 第17页 |
| ·脉冲体制的雷达测量距离方式 | 第17-19页 |
| ·FMCW 雷达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 ·车辆防撞雷达的工作频段 | 第22-23页 |
| ·FMCW 防撞雷达系统框图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车辆防撞预警系统电路设计 | 第25-43页 |
| ·FMCW 雷达接收发射前端性能要求 | 第25-27页 |
| ·FMCW 雷达前端主要性能指标 | 第25-26页 |
| ·防撞雷达天线的选择 | 第26-27页 |
| ·中频接收机电路 | 第27-36页 |
| ·中频接收机工作环境及性能要求 | 第27-28页 |
| ·中频接收机电路的设计 | 第28-36页 |
| ·调制信号的设计 | 第36-37页 |
| ·回波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 第37-41页 |
| ·虚拟仪器相关介绍 | 第37-39页 |
| ·虚拟仪器信号采集系统 | 第39页 |
| ·采集程序设计 | 第39-41页 |
| ·声光报警电路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频率测量算法 | 第43-51页 |
| ·频率测量算法概述 | 第43-45页 |
| ·时域方法 | 第43-44页 |
| ·频域方法 | 第44-45页 |
| ·改进的频率测量算法原理 | 第45-50页 |
| ·能量矩平衡法校正原理 | 第46-47页 |
| ·能量矩平衡法校正法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 ·能量矩平衡法校正法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 ·比例法校正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主控程序设计 | 第51-54页 |
| ·安全距离模型 | 第51-52页 |
| ·防撞报警工作程序 | 第52页 |
| ·测试结果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