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股票期权市场交易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导论第9-23页
   ·研究目的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11页
     ·现实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股票期权产品定价研究第11-14页
     ·股票期权产品对其现货市场影响研究第14-17页
     ·股票期权市场研究第17-19页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9-20页
     ·论文主要内容第20-21页
   ·论文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证券交易制度及海外经验借鉴第23-48页
   ·价格形成机制理论概述第23-29页
     ·价格形成机制理论的渊源第23-24页
     ·价格形成机制理论的发展第24-28页
     ·价格形成机制理论的复兴第28-29页
   ·市场微观结构概述第29-34页
     ·市场微观结构的基本内容第29-33页
     ·市场结构设计的目标与原则第33-34页
   ·价格发现模型概述第34-38页
     ·存货模型第34-35页
     ·信息模型第35-37页
     ·连续双向拍卖市场中的价格形成第37-38页
   ·海外股票期权市场交易制度经验借鉴第38-48页
     ·海外股票期权市场概述第38-42页
     ·海外股票期权市场交易制度第42-46页
     ·海外股票期权市场经验借鉴第46-48页
第3章 我国股票期权产品引入及计算实验金融概述第48-69页
   ·我国推出股票期权的必要性分析第48-56页
   ·我国推出股票期权的可行性分析第56-59页
   ·我国股票期权产品合约设计第59-63页
     ·期权类型及交割方式选择第59-60页
     ·执行价格间距第60-63页
   ·计算实验金融概述第63-69页
     ·计算实验方法的兴起第64-65页
     ·计算实验金融相关研究成果第65-69页
第4章 我国连续双向拍卖人工股票期权市场构建第69-89页
   ·人工股票期权市场构建思路第69页
   ·人工股票期权市场设计第69-81页
     ·股票期权预期价格的确定第69-74页
     ·股票期权交易方向和数量的确定第74-77页
     ·股票期权合约连续双向拍卖交易系统设计第77-81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81-89页
     ·模型参数选择第81-86页
     ·投资者风险控制改进第86-87页
     ·实验结果统计第87-89页
第5章 混合交易市场构建及交易制度选择第89-103页
   ·混合交易市场构建思路第89-91页
   ·混合交易市场设计第91-93页
     ·投资者交易行为构建第91-92页
     ·做市商交易行为构建第92-93页
   ·对比实验及其结果分析第93-100页
     ·不同即时成交比例对比实验第93-97页
     ·不同最大价差限制对比实验第97-100页
     ·双因素对比实验第100页
   ·两模型对比分析及交易制度选择第100-103页
第6章 混合交易股票期权市场风险控制第103-115页
   ·市场准入制度第103-107页
   ·违约风险控制第107-111页
   ·市场监管第111-115页
结论与展望第115-117页
附录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8页
后记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服务接触研究
下一篇: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税收特性与合并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