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特色产业内涵特征与选择的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特色产业的内涵 | 第15页 |
·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比较分析 | 第15-16页 |
·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 | 第15页 |
·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 | 第15-16页 |
·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 | 第16页 |
·特色产业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特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 | 第18-19页 |
·优势原则 | 第18页 |
·规模化和市场化原则 | 第18页 |
·协调发展原则 | 第18页 |
·前瞻性和持续性原则 | 第18-19页 |
·我国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经验 | 第19-20页 |
·利用发掘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 第19页 |
·利用人文资源和经济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9页 |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杨凌示范区概况 | 第20-21页 |
·杨凌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 | 第27-28页 |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低 | 第28页 |
·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 | 第28页 |
·特色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 第29-32页 |
·杨凌示范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 | 第29-30页 |
·品牌优势 | 第29页 |
·环境优势 | 第29页 |
·科教优势 | 第29页 |
·模式优势 | 第29-30页 |
·市场形象与信息聚集优势 | 第30页 |
·杨凌示范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劣势 | 第30-32页 |
·区位条件的限制 | 第30页 |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 第30页 |
·融资困难 | 第30页 |
·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0-31页 |
·发展特色产业的平台有待强化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布局 | 第32-39页 |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 第32-33页 |
·总体思路 | 第32页 |
·发展目标 | 第32-33页 |
·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 第33-36页 |
·现代农业 | 第33页 |
·涉农工业 | 第33-34页 |
·现代服务业 | 第34-36页 |
·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 第36-37页 |
·现代农业示范园 | 第36页 |
·特色工业产业园 | 第36-37页 |
·物流产业园 | 第37页 |
·科教产业园 | 第37页 |
·体育产业园 | 第37页 |
·培育壮大优势企业集团 | 第37-39页 |
第六章 杨凌示范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 第39-41页 |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 第39页 |
·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内对外战略合作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第39页 |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 | 第39页 |
·加快推进杨凌科技资源统筹改革,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 第39-40页 |
·构建新型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融合 | 第40页 |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思维创新和战略规划创新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