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啮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摆线行星传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点接触齿轮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线面啮合基本原理 | 第19-27页 |
·引言 | 第19页 |
·共轭曲面的定义 | 第19-20页 |
·曲线与曲面啮合的定义 | 第20页 |
·曲线与曲面啮合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共轭曲面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接触曲线的选取 | 第22页 |
·新曲面的构造 | 第22-24页 |
·Γ (2)的共轭曲线方程 | 第24页 |
·啮合管半径的选择 | 第24页 |
·线面啮合副的啮合特性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3 线面啮合摆线行星传动 | 第27-49页 |
·引言 | 第27页 |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共轭齿廓 | 第27-32页 |
·针齿齿廓方程 | 第27-28页 |
·求啮合方程 | 第28-30页 |
·与针齿齿廓共轭的摆线轮齿廓 | 第30-32页 |
·线面啮合摆线行星传动的定义 | 第32-33页 |
·线面啮合摆线行星传动基本理论 | 第33-35页 |
·针齿面上光滑曲线的选取 | 第33页 |
·针齿啮合管齿面的构建 | 第33-35页 |
·摆线轮上的接触线 | 第35页 |
·线面啮合摆线行星传动设计实例 | 第35-42页 |
·螺旋管齿面的构建 | 第35-37页 |
·针齿螺旋管齿面参数 | 第37-39页 |
·线面啮合摆线行星传动的传动特性 | 第39-40页 |
·线面啮合摆线行星传动的设计实例 | 第40-42页 |
·线面啮合内摆线行星传动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9页 |
4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 第49-69页 |
·引言 | 第49页 |
·普通渐开线齿廓方程的包络法推导 | 第49-52页 |
·外齿轮渐开线齿廓方程 | 第50页 |
·啮合方程 | 第50-51页 |
·内齿轮的齿廓方程 | 第51-52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定义 | 第52-54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基本理论 | 第54-59页 |
·外齿轮齿面上光滑曲线的选取 | 第54页 |
·空间渐开线等距曲线方程推导 | 第54-55页 |
·啮合管方程的推导 | 第55-57页 |
·空间渐开线的共轭接触线方程 | 第57-59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啮合副的形成 | 第59-60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实例 | 第60-67页 |
·啮合管齿面的构造 | 第60-61页 |
·啮合管实际接触线共轭继承性的验证 | 第61-62页 |
·啮合管半径的取值范围 | 第62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设计实例 | 第62-66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啮合副的啮合特性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5 线面啮合齿轮滑动率研究 | 第69-87页 |
·引言 | 第69页 |
·空间啮合的滑动率 | 第69-75页 |
·滑动率及其矢量表示 | 第69-71页 |
·摆线行星传动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滑动率的计算 | 第71-75页 |
·线面啮合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滑动率的计算 | 第75-81页 |
·线面啮合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滑动率计算 | 第75-77页 |
·线面啮合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修型后滑动率的计算 | 第77-79页 |
·影响线面啮合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滑动率的因素 | 第79-81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滑动率的计算 | 第81-86页 |
·线面啮合的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滑动率计算 | 第81-82页 |
·滑动率的比较 | 第82-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6 线面啮合副的接触有限元分析 | 第87-101页 |
·引言 | 第87页 |
·线面啮合内摆线行星传动的接触有限元分析 | 第87-93页 |
·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有限元分析及结果 | 第89-92页 |
·有限元分析结论 | 第92-93页 |
·线面啮合渐开线少齿差啮合副接触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93-99页 |
·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 | 第93-94页 |
·有限元接触对的建立 | 第94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94-95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95-98页 |
·改进分析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7 样机试制及验证实验 | 第101-113页 |
·引言 | 第101页 |
·空间复杂共轭曲面的“成形包络数控磨削”加工方法 | 第101-108页 |
·“成形包络数控磨削”数学模型 | 第101-105页 |
·啮合管针轮磨削加工原理 | 第105-106页 |
·成形 CBN 砂轮的修形 | 第106-108页 |
·效率实验研究 | 第108-111页 |
·实验目的 | 第108页 |
·实验条件 | 第108-109页 |
·测试 | 第109-111页 |
·小结 | 第111-11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主要结论 | 第113-114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5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