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分析师荐股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重点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重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概况 | 第16-27页 |
·证券分析师行业的产生 | 第16-18页 |
·证券分析师的定义 | 第18-19页 |
·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背景 | 第19-24页 |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21-24页 |
·证券分析师的工作内容与服务模式 | 第24-27页 |
3. 有关分析师荐股有效性研究综述 | 第27-3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4. 分析师荐股能力理论分析 | 第32-38页 |
·关于股价是否可以预测 | 第32-33页 |
·关于有效市场假定 | 第33-34页 |
·关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 第34-36页 |
·无效市场中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 第35页 |
·有效市场中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 第35-36页 |
·我国市场中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 第36页 |
·关于基本面分析的有效性 | 第36-38页 |
5. 荐股价值的事件研究法 | 第38-43页 |
·事件定义 | 第39页 |
·取样标准 | 第39页 |
·界定正常和非正常收益率 | 第39-41页 |
·参数估计 | 第41页 |
·检验 | 第41-42页 |
·实证结果 | 第42页 |
·解释和结论 | 第42-43页 |
6. 实证研究 | 第43-62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 第43-45页 |
·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样本处理 | 第44-45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5-47页 |
·研究设计 | 第47-50页 |
·确定事件期 | 第47页 |
·超额收益率模型的选择 | 第47-50页 |
·显著性检验 | 第50页 |
·实证结果 | 第50-62页 |
·市场模型 | 第50-55页 |
·规模调整模型 | 第55-58页 |
·行业调整模型 | 第58-62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