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5页 |
| ·问题探讨、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 ·轻量化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 第16-17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8-20页 |
| ·轻量化技术 | 第18-20页 |
| ·参数化技术 | 第20页 |
| ·论文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本章小节 | 第21-22页 |
| 第2章 翻转机构的参数化设计 | 第22-31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CAD 的参数化设计 | 第22-23页 |
| ·基于 Solidworks 的参数化设计及方法选用 | 第23-29页 |
| ·程序驱动法 | 第24-26页 |
| ·特征直接修改法 | 第26页 |
| ·系列零件设计表 | 第26-27页 |
| ·自定义参数修改法 | 第27页 |
| ·参数化设计方法的选用 | 第27-29页 |
|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模块的嵌入 | 第29-30页 |
|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方式的选择 | 第29页 |
| ·SolidWorks 软件几种开发向导的选择 | 第29-30页 |
|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 第3章 翻转机构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实现 | 第31-42页 |
| ·驾驶室翻转机构介绍 | 第31-32页 |
| ·翻转机构参数化系统介绍 | 第32-34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33-34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4页 |
| ·嵌入模块及界面的设计 | 第34-38页 |
| ·插件的嵌入和命令的连接 | 第34-36页 |
| ·系统界面 | 第36-38页 |
| ·零件建模的实现 | 第38-39页 |
| ·装配体的实现 | 第39-40页 |
| ·工程图的实现 | 第40-41页 |
|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 第4章 翻转支座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55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分析工具的选择以及分析流程 | 第43-44页 |
| ·有限元前处理 | 第44-51页 |
| ·几何模型的简化与处理 | 第44-46页 |
| ·建立算例并定义材料 | 第46页 |
| ·工况的载荷与约束 | 第46-49页 |
|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 第49-51页 |
| ·有限元静应力分析 | 第51-54页 |
| ·解算器的选择 | 第51页 |
| ·220 支座的结果求解与分析 | 第51-53页 |
| ·190 支座的结果求解与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 第5章 翻转支座的轻量化设计 | 第55-67页 |
| ·前言 | 第55-56页 |
| ·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方案选择 | 第56-57页 |
| ·支座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57-59页 |
|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 ·支座降重优化措施 | 第58-59页 |
| ·220 支座的降重优化 | 第59-63页 |
| ·190 支座的降重优化 | 第63-66页 |
| ·本章小节 | 第66-67页 |
| 第6章 基于铸造生产的支座轻量化修正设计 | 第67-76页 |
| ·支座降重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67页 |
| ·支座的铸造方法 | 第67-69页 |
| ·支座铸造存在的问题及修正 | 第69-72页 |
| ·修正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 第72-74页 |
| ·修正前后的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研究总结 | 第76页 |
| ·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