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蔓越橘概述 | 第9-10页 |
·越橘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外植体的选取 | 第10-11页 |
·外植体消毒 | 第11页 |
·培养基 | 第11-13页 |
·培养条件 | 第13-14页 |
·越橘苗生根诱导与移栽 | 第14页 |
·蔓越橘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初代培养 | 第16页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16-17页 |
·蔓越橘叶片离体培养 | 第17-19页 |
·蔓越橘苗生根与移栽 | 第19页 |
·指标评价和计算公式 | 第19-21页 |
·植株长势调查 | 第19-20页 |
·愈伤组织调查 | 第20页 |
·计算公式 | 第2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48页 |
·初代培养 | 第22-24页 |
·蔓越橘茎段不同取材时间的接种效果 | 第22页 |
·不同消毒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 | 第22-23页 |
·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23-24页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24-34页 |
·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24-25页 |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蔓越橘苗生长的影响 | 第25-28页 |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蔓越橘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30页 |
·糖对蔓越橘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培养基酸度对蔓越橘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茎段部位和放置方式对蔓越橘苗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继代培养周期对蔓越橘增殖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基因型对蔓越橘苗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蔓越橘叶片再生体系建立 | 第34-45页 |
·蔓越橘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形态特征 | 第34页 |
·培养基对叶片离体培养 | 第34-3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35-41页 |
·蔗糖浓度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41页 |
·琼脂浓度对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1-42页 |
·暗培养对离体培养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叶片着生位置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叶片部位和放置方向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43-44页 |
·培养基酸度对叶片离体培养研究 | 第44-45页 |
·基因型对叶片离体培养影响 | 第45页 |
·蔓越橘组培苗生根与移栽 | 第45-48页 |
·IAA、IBA和NAA对蔓越橘瓶内生根的影响 | 第45-46页 |
·IAA、IBA和NAA对蔓越橘瓶外生根的影响 | 第46页 |
·扦插基质的筛选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2页 |
·关于外植体取材时间及消毒剂 | 第48页 |
·关于蔓越橘茎段继代培养基 | 第48页 |
·关于基因型对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关于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9-50页 |
·关于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酸度 | 第50页 |
·关于叶片离体再生培养时叶片摆放方式 | 第50页 |
·关于叶片离体再生培养时暗培养时间 | 第50-51页 |
·关于蔓越橘苗生根方式与生根剂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1:缩略词 | 第57-58页 |
附录2:图片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