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类生物质超微预处理技术及其产氢可行性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秸秆类生物质资源 | 第11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 | 第11-16页 |
·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技术 | 第16-20页 |
·秸秆类生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 第16页 |
·秸秆类生物质预处理目的及效果 | 第16-17页 |
·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 | 第17-20页 |
·秸秆类生物质纤维的酶水解 | 第20页 |
·秸秆类生物质的超微粉碎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2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2-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22页 |
·试验用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秸秆类生物质超微预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秸秆类生物质超微预处理后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 | 第25-27页 |
·秸秆类生物质酶水解实验方法 | 第27页 |
·还原糖得率的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光合细菌培养方法 | 第29页 |
·秸秆类生物质产氢实验方法 | 第29页 |
·氢气产量和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3 原料类型优化 | 第30-32页 |
·原料类型优化的目的 | 第30页 |
·原料类型的优化 | 第30-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页 |
4 超微预处理工艺的单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球磨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 第33页 |
·原料初始粒径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球料比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研磨球种类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5.综合因素条件下超微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 第37-40页 |
·正交实验的目的和思路 | 第37页 |
·确定因素及各因素的水平 | 第3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6 超微预处理对典型秸秆类生物质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0-48页 |
·官能团的 FTIR 分析 | 第40-42页 |
·结晶度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44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4页 |
·能谱分析 | 第44-46页 |
·粒度 | 第46-47页 |
·比表面积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7 球磨预处理后秸秆类生物质产氢可行性验证 | 第48-49页 |
·不同类型秸秆类生物质产氢能力验证 | 第48-49页 |
·各因素水平下秸秆类生物质产氢能力验证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8 球磨预处理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49-51页 |
9 结论和建议 | 第51-56页 |
·结论 | 第52-55页 |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ABSTRACT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