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光解水制氢 | 第10-11页 |
| ·暗发酵制氢 | 第11页 |
| ·光合细菌制氢 | 第11-14页 |
| ·温度、光照度、接种量等因素对光合菌群产氢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 ·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对光合细菌产氢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 2 铁离子对光合细菌产氢过程的影响 | 第15-21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 ·试验用菌种 | 第15页 |
| ·产氢培养基 | 第15-16页 |
| ·产氢基质 | 第16页 |
| ·添加的铁溶液 | 第16页 |
| ·培养条件 | 第16页 |
| ·主要仪器 | 第16-17页 |
| ·实验装置 | 第16页 |
| ·气体成分分析 | 第16-17页 |
| ·产气量测定 | 第17页 |
| ·细菌 OD 值的测定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 ·铁离子浓度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 ·铁离子浓度对产气速率的影响 | 第18页 |
| ·铁离子浓度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不同浓度铁离子溶液产氢量比较 | 第19-20页 |
| ·结论 | 第20-21页 |
| 3 镍离子对光合生物制氢的影响 | 第21-26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产氢菌种 | 第21页 |
| ·产氢培养基 | 第21页 |
| ·产氢基质 | 第21页 |
| ·添加的镍溶液 | 第21页 |
| ·实验方案与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 ·实验方案 | 第21-22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气体成分分析 | 第22页 |
| ·产气量测定 | 第22页 |
| ·细菌 OD 值的测定 | 第22-2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镍离子浓度对光合生物产气量的影响 | 第23页 |
| ·添加不同浓度镍溶液对光合产氢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不同浓度镍标准溶液对光合产氢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结论 | 第25-26页 |
| 4 锌离子对光合生物制氢的影响 | 第26-31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产氢菌种 | 第26页 |
| ·产氢培养基 | 第26页 |
| ·标准锌溶液 | 第26页 |
| ·实验方案与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气体成分分析 | 第27页 |
| ·产气量测定 | 第27页 |
| ·细菌 OD 值的测定 | 第2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添加不同浓度锌标准溶液对光合细菌累计产气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添加不同浓度锌标准液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添加不同浓度锌标准液对光合细菌产氢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5 综合因素条件下金属离子对光合生物制氢的影响显著性 | 第31-38页 |
| ·正交实验的目的和思路 | 第31页 |
| ·确定因素及各因素的水平 | 第31页 |
| ·选择正交表 | 第31-3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 | 第33-35页 |
| ·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6 全文结论及建议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建议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 ABSTRACT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