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 第12-15页 |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机理 | 第12-13页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3-14页 |
·蓝藻水华的形成 | 第14-15页 |
·水体嗅味来源及动态分布 | 第15-17页 |
·水中嗅味来源 | 第15-16页 |
·水中嗅味物质动态分布 | 第16-17页 |
·嗅味物质的检测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感官分析法 | 第18-19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19-22页 |
·水中藻及嗅味的去除技术 | 第22-25页 |
·氧化除藻技术应用 | 第23-24页 |
·嗅味控制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本课题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太湖流域杭州段水源水及景观水体藻类及其次生嗅味污染规律 | 第28-4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嗅味污染物标准曲线的建立与分析 | 第30页 |
·杭州市水源水及景观水体水质理化指标逐月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藻类对杭州市水源水及景观水体水质的指示性及评价 | 第31-33页 |
·藻类与其主要生长因子及其次生嗅味污染的关系 | 第33-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模拟藻华环境微囊藻次生嗅味污染规律研究 | 第41-6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67页 |
·藻细胞初始浓度对嗅味释放的影响 | 第43-52页 |
·藻溶液初始 pH 值对嗅味释放的影响 | 第52-59页 |
·光照条件对嗅味释放的影响 | 第59-63页 |
·藻细胞溶出有机物质分析 | 第63-66页 |
·类藻华模拟过程中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变化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紫外光氧化降解β-cyclocitral 的动力学研究 | 第69-8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69-70页 |
·试验方法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2页 |
·β-cyclocitral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71页 |
·光强对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71-73页 |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基质条件的影响 | 第74-76页 |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第76-78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78-79页 |
·阳离子的影响 | 第79-81页 |
·阴离子的影响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建议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