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苯胺性质及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 ·苯胺的危害 | 第12-13页 |
| ·苯胺类物质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物理法去除苯胺类物质 | 第13-14页 |
| ·化学法降解苯胺类物质 | 第14-16页 |
| ·苯胺的生物法处理 | 第16-18页 |
| ·高效苯胺降解菌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苯胺及苯胺衍生物降解微生物的分离 | 第18-20页 |
| ·苯胺降解菌生物法工艺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苯胺降解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1-24页 |
| ·苯胺降解菌的代谢途径 | 第21-22页 |
| ·苯胺加双氧酶基因簇研究 | 第22-23页 |
| ·邻苯二酚加双氧酶基因簇研究 | 第23-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 第25-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培养基 | 第2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32页 |
| ·菌株的筛选及分离 | 第27页 |
|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7-28页 |
| ·菌种保藏 | 第28-29页 |
| ·生理生化特性 | 第29-31页 |
| ·细菌生长量测定 | 第31页 |
| ·苯胺浓度测定 | 第31-32页 |
| ·摇瓶培养实验 | 第32-33页 |
| ·氧气量与碳氮源对菌株苯胺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苯胺浓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 ·初始 pH 值对苯胺降解影响 | 第33页 |
| ·盐度对苯胺降解影响 | 第33页 |
| ·乙酸钠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 第33页 |
| ·小试试验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 第35-44页 |
| ·菌株的筛选与分离纯化 | 第35页 |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35-38页 |
| ·革兰氏染色 | 第35-36页 |
| ·电镜观察 | 第36-38页 |
| ·生理生化特性 | 第38页 |
| ·Biolog 分析 | 第38-40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0-43页 |
| ·16SrDNA 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 ·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D. natronolimnaea JQ-AN 降解苯胺的研究 | 第44-56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氧气量、碳氮源对菌株 JQ-AN 降解苯胺影响 | 第44-46页 |
| ·苯胺浓度对菌株 JQ-AN 降解苯胺影响 | 第46-47页 |
| ·初始 pH 对菌株 JQ-AN 降解苯胺影响 | 第47-48页 |
| ·盐度对菌株 JQ-AN 降解苯胺影响 | 第48-49页 |
| ·乙酸钠对菌株 JQ-AN 降解苯胺影响 | 第49-51页 |
| ·菌株降解苯胺途径 | 第51-53页 |
| ·文献已报道的苯胺降解菌比较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D. natronolimnaea JQ-AN 处理模拟工业废水 | 第56-59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D. natronolimnaea JQ-AN 处理模拟苯胺废水实验 | 第56-57页 |
| ·D. natronolimnaea JQ-AN 处理模拟苯胺废水动力学研究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总结 | 第59-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