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推广及应用研究--以巫溪、云阳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可再生能源概述 | 第10-11页 |
| ·概念和分类 | 第10页 |
| ·应用特点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主要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 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概述 | 第17-33页 |
|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 | 第17-25页 |
|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 | 第17-21页 |
| ·太阳能供热水技术 | 第21-23页 |
| ·太阳能炊事技术 | 第23-25页 |
| ·浅层地热利用技术 | 第25-29页 |
| ·土壤源热泵技术 | 第25-27页 |
| ·地表水源热泵技术 | 第27-28页 |
| ·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 第28-29页 |
|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 第29-32页 |
| ·生物质采暖技术 | 第30-31页 |
| ·沼气池供气技术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重庆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条件分析 | 第33-45页 |
| ·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 | 第33-39页 |
| ·太阳能资源 | 第33-35页 |
| ·浅层地热资源 | 第35-38页 |
| ·生物质能资源 | 第38-39页 |
| ·工程建设和产业支撑 | 第39-40页 |
| ·工程建设情况 | 第39-40页 |
| ·产业发展现状 | 第40页 |
| ·政策和技术条件 | 第40-42页 |
| ·政策实施条件 | 第40-41页 |
| ·技术发展条件 | 第41-42页 |
| ·前景展望和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 ·发展前景展望 | 第42页 |
| ·当前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示范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调查分析 | 第45-79页 |
| ·调研基本情况 | 第45-47页 |
| ·材料收集 | 第46页 |
| ·问卷调查 | 第46-47页 |
| ·城乡建设水平分析 | 第47-49页 |
| ·城镇建筑节能现状 | 第47-48页 |
| ·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 | 第48-49页 |
| ·公共设施建设及用能分析 | 第49-51页 |
| ·医院建设及用能现状 | 第49-50页 |
| ·学校建设及用能现状 | 第50-51页 |
| ·农村居民用能和舒适度需求分析 | 第51-55页 |
| ·居民用能现状分析 | 第51-53页 |
| ·居民热舒适需求分析 | 第53-55页 |
| ·新农村建筑构造优化对比分析 | 第55-60页 |
| ·模拟和对比方法 | 第55-57页 |
|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 ·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推广分析 | 第60-77页 |
| ·技术推广潜力分析 | 第60-63页 |
|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 | 第63-69页 |
| ·浅层地热利用技术 | 第69-74页 |
|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 第74-76页 |
| ·推广政策措施建议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5 示范项目测试案例分析 | 第79-125页 |
| ·测试方案 | 第79-85页 |
| ·测试内容 | 第79-80页 |
| ·测试仪器 | 第80-81页 |
| ·测试安排 | 第81-82页 |
| ·测试方法 | 第82-83页 |
| ·计算分析 | 第83-85页 |
| ·测试成果分析 | 第85-114页 |
| ·某湖水源热泵系统测试 | 第85-92页 |
| ·江水源热泵系统一测试 | 第92-96页 |
| ·江水源热泵系统二测试 | 第96-103页 |
| ·某土壤源热泵系统测试 | 第103-108页 |
| ·某河水源热泵系统测试 | 第108-114页 |
| ·示范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 第114-118页 |
| ·节能效益评价方法 | 第114-116页 |
| ·节能效果计算分析 | 第116-118页 |
| ·系统能效结构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8-122页 |
| ·系统能效结构组成分析 | 第118-119页 |
| ·系统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9-122页 |
| ·示范县实施水地源热泵工程建议 | 第12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7页 |
| ·结论 | 第125-126页 |
| ·展望 | 第126-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3页 |
| 附录 | 第133-134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页 |
| B.居民用能和舒适度调研问卷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