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0-12页 |
2 城镇住房问题的提出及住房保障制度 | 第12-16页 |
·城镇住房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住房 | 第12页 |
·城镇住房问题 | 第12-13页 |
·住房保障制度 | 第13-16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缘起 | 第13-15页 |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3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及住房保障基础理论 | 第16-28页 |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住房保障的基础理论 | 第23-28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3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3-24页 |
·社会分层理论和社会流动理论 | 第24页 |
·公平分配理论 | 第24-25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5-28页 |
4 中国大陆以外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 | 第28-40页 |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 | 第28-30页 |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 | 第30页 |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 | 第30-32页 |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 | 第31-32页 |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 | 第32-34页 |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新加坡组屋制度的经验 | 第33-34页 |
·新加坡组屋制度的教训 | 第34页 |
·香港住房保障制度 | 第34-37页 |
·香港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香港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 | 第36-37页 |
·英国、美国、新加坡、香港住房保障制度共同点 | 第37-40页 |
·政府承担起了解决住房问题的重任 | 第37页 |
·建立了解决住房问题的专业结构 | 第37页 |
·健全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 第37-38页 |
·高效的公共住房金融制度安排 | 第38-40页 |
5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现状分析 | 第40-68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现状 | 第40-42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变迁及远景规划 | 第42-44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变迁 | 第42-44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远景规划 | 第44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现状分析 | 第44-57页 |
·廉租房制度 | 第45-47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 | 第47-50页 |
·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制度、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制度、农民工公寓制度 | 第50-52页 |
·公租房制度 | 第52-56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56-57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7-65页 |
·总体制度设计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公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8-65页 |
·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 | 第65-68页 |
·坚守政府责任,优先解决社会最底层群体的住房困难 | 第65页 |
·土地储备战略 | 第65-66页 |
·环环相扣的整体战略规划 | 第66-68页 |
6 完善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 | 第68-74页 |
·设立收入限制,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对象定期财产申报机制 | 第68-69页 |
·开辟农民工廉租保障专门渠道 | 第69页 |
·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 | 第69-70页 |
·减缓公租房建设速度,同时加速完善配套措施 | 第70页 |
·加速住房法制建设 | 第70-71页 |
·完善公租房管理细节 | 第71页 |
·加紧完善住房市场机制 | 第71-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A 本研究所涉及的关于重庆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制度性文件 | 第82-83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