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研究--以苏州两级法院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文献资料与司法实践综述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虚假诉讼界定与现状 | 第11-18页 |
·虚假诉讼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一、虚假诉讼的文意解释 | 第11页 |
二、虚假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2页 |
·虚假诉讼与相近概念区分 | 第12-14页 |
一、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2-13页 |
二、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 | 第13-14页 |
·虚假诉讼现状考量 | 第14-18页 |
一、虚假诉讼案件的基本特点 | 第14-15页 |
二、典型的虚假诉讼案件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虚假诉讼的成因与危害 | 第18-23页 |
·虚假诉讼的成因 | 第18-21页 |
·虚假诉讼的危害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虚假诉讼的识别与防治 | 第23-29页 |
·虚假诉讼的识别机制 | 第23-25页 |
一、从宏观和微观识别虚假诉讼 | 第23-24页 |
二、识别虚假诉讼的具体方法 | 第24页 |
三、我市司法实践中发现的虚假诉讼高发案件 | 第24-25页 |
·虚假诉讼的防治机制 | 第25-29页 |
一、虚假诉讼防治的立法应对 | 第25-27页 |
二、虚假诉讼防治的司法应对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