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确认制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司法确认制度的界定与基础 | 第14-24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含义 | 第14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第14-19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实践基础 | 第18-19页 |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和适用范围 | 第19-24页 |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问题 | 第19-21页 |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司法确认制度的生成与理念 | 第24-33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传统表现及成因 | 第24-26页 |
·司法确认制度从实践走向立法的发展之路 | 第26-29页 |
·司法确认制度与国外ADR、诉讼衔接制度的理念 | 第29-33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理念 | 第29-30页 |
·国外ADR与诉讼衔接制度的理念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司法确认制度的现状与借鉴 | 第33-41页 |
·司法确认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司法确认制度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35-36页 |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制度的具体实践 | 第36-39页 |
·美国 | 第37页 |
·日本 | 第37-38页 |
·德国 | 第38页 |
·我国台湾 | 第38-39页 |
·司法确认制度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之比较启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司法确认理念的更新与制度的完善 | 第41-49页 |
·理念上的更新 | 第41-43页 |
·纠纷当事人的内心约束 | 第41-42页 |
·法官传统观念的抛弃 | 第42页 |
·非诉调解员理念上的提升 | 第42-43页 |
·程序上的完善 | 第43-46页 |
·人员上的完善 | 第46-49页 |
·建立专门的司法确认法官 | 第46页 |
·加强非诉调解组织调解员队伍建设 | 第46-48页 |
·组织律师参与非诉调解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