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住房保障相关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分析 | 第18-2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的传统评价方法分析 | 第18-21页 |
| ·住房保障项目的净现值评价方法分析 | 第18页 |
| ·住房保障项目的一般博弈评价方法分析 | 第18-21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分析 | 第21-26页 |
|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内涵 | 第21-23页 |
|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的意义 | 第26-28页 |
| ·传统项目评价的缺陷 | 第26-27页 |
|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意义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29-38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来源 | 第2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29-33页 |
| ·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30-31页 |
| ·住房保障项目中互动公平均衡评价模型 | 第31-33页 |
| ·住房保障项目风险规避均衡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33-37页 |
| ·风险规避均衡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33-36页 |
| ·住房保障项目中风险规避均衡评价模型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的模型分析 | 第38-54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可持续均衡评价的主体行为分析 | 第38-3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土地开发过程中主体行为分析 | 第38-3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制度建设过程中主体行为分析 | 第3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均衡评价分析 | 第39-4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均衡模型 | 第40-46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 第46-49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制度建设的可持续均衡评价分析 | 第49-53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制度建设的可持续均衡模型 | 第49-51页 |
| ·住房保障项目制度建设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分析 | 第54-72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的现状分析 | 第54-58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的建设现状 | 第54-57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的政策现状 | 第57-58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 第58-66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 第58-62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制度建设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 第62-66页 |
| ·长沙市住房保障项目的政策建议 | 第66-70页 |
| ·建设住房保障体系 | 第66-67页 |
| ·建设住房保障模式 | 第67-68页 |
| ·建立配套政策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