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诠释 | 第19-30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 第19-24页 |
| ·创新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 ·创新人才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 ·军队院校创新人才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 第21-24页 |
| ·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第24-30页 |
| ·构建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 ·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 第26-30页 |
| 第三章 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30-42页 |
| ·教育理念方面的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 ·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 第30-32页 |
|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 ·教学体系方面的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 ·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 第33-35页 |
|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 ·教学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 ·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 第36-37页 |
|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 ·育人环境方面的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 | 第38-40页 |
|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 第42-52页 |
| ·美国高等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 | 第42-45页 |
| ·完善的自由选课制度 | 第42-43页 |
| ·灵活的完全学分制度 | 第43-44页 |
| ·有效的学术顾问指导制度 | 第44页 |
| ·富有特色的荣誉计划 | 第44-45页 |
| ·美国西点军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 | 第45-46页 |
| ·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 第45页 |
| ·设置创造性的课程 | 第45-46页 |
| ·小班互动式的教学 | 第46页 |
| ·开放式的办学方针 | 第46页 |
| ·国内高等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 | 第46-49页 |
| ·北京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 | 第47-48页 |
| ·清华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 | 第48-49页 |
| ·对我军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 第49-52页 |
|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以人为本 | 第49-50页 |
| ·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实施通识教育 | 第50页 |
| ·教学授课方式灵活,积极提倡导师制 | 第50-51页 |
| ·科研实践活动经常,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完善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52-68页 |
| ·树立适应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 第52-54页 |
| ·树立个性教育理念 | 第52页 |
|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 第52-53页 |
| ·树立超前教育理念 | 第53页 |
| ·树立开放教育理念 | 第53-54页 |
| ·完善适应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 第54-58页 |
| ·设置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 第54-55页 |
| ·强化创新性的教学内容 | 第55-56页 |
|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 第56-57页 |
| ·实行分层式的教学形式 | 第57-58页 |
| ·建立适应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 | 第58-64页 |
| ·制定素质学分评价机制 | 第58-61页 |
| ·实行导师制及科研计划 | 第61-62页 |
| ·建立本科创新实践基地 | 第62页 |
| ·成立军校特色的创新班 | 第62-64页 |
| ·营造适应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环境 | 第64-68页 |
| ·发挥学员队的创新人才培养作用 | 第64-66页 |
| ·积极打造有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 | 第66-68页 |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 附录A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