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和来源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光学玻璃加工成型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国外光学玻璃加工成型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国内光学玻璃加工成型研究概述 | 第12页 |
·方案选定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2 光学玻璃板状坯料热加工连轧机的结构设计 | 第15-41页 |
·引言 | 第15页 |
·连轧孔型设计 | 第15-23页 |
·一般孔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第15-16页 |
·孔型系统的选择 | 第16-17页 |
·孔型道次的确定 | 第17-18页 |
·各道次轧件及孔型尺寸的计算 | 第18-22页 |
·连轧孔型其他参数的计算 | 第22-23页 |
·轧辊与轧辊轴承 | 第23-26页 |
·轧辊设计 | 第23-25页 |
·轧辊轴承的选择 | 第25-26页 |
·轧辊轴承的寿命计算 | 第26页 |
·轧制能力参数计算 | 第26-29页 |
·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 第26-27页 |
·轧制总压力的计算 | 第27-28页 |
·轧辊驱动力矩的计算 | 第28-29页 |
·轧辊调整装置的设计 | 第29-32页 |
·压下装置设计 | 第30-31页 |
·轴向调整装置 | 第31-32页 |
·机架的结构设计 | 第32-34页 |
·机架的类型选择 | 第32-33页 |
·机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 第33-34页 |
·机架强度计算的理论公式 | 第34页 |
·辊道设计 | 第34-38页 |
·辊道的基本类型 | 第35页 |
·辊道的参数计算 | 第35-36页 |
·辊道的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辊道驱动力矩的计算 | 第37-38页 |
·实体造型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3 轧辊的运动学仿真 | 第41-45页 |
·引言 | 第41页 |
·轧辊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轧辊零件的装配 | 第41-42页 |
·定义运动副 | 第42页 |
·设置伺服电机参数 | 第42-43页 |
·查看仿真结果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53页 |
·引言 | 第45页 |
·有限元基本概念及 Optistruct 软件介绍 | 第45-46页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45页 |
·Optistruct 软件介绍 | 第45-46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46-49页 |
·轧辊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9-50页 |
·网格划分 | 第49页 |
·添加约束及施加载荷 | 第49页 |
·求解及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结果评价 | 第50页 |
·机架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0-52页 |
·划分网格 | 第50-51页 |
·添加约束以及施加载荷 | 第51页 |
·求解及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结果评价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主要零部件的优化设计 | 第53-62页 |
·引言 | 第53页 |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 | 第53-55页 |
·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54页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54页 |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54-55页 |
·Optistruct 变密度法简述 | 第55页 |
·机架零件的优化设计 | 第55-61页 |
·Optistruct 中优化参数的设置 | 第56-57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机架模型的三维重建 | 第59-60页 |
·优化机架模型的强度校核 | 第60-61页 |
·优化结果评价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