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多响应系统的稳健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3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稳健设计概述 | 第11-14页 |
·稳健设计的原理 | 第11-12页 |
·稳健设计的类型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文的文章结构 | 第21-23页 |
2 稳健设计的常用方法 | 第23-31页 |
·稳健设计的度量方法 | 第23-26页 |
·质量损失函数法 | 第23页 |
·信噪比法 | 第23-25页 |
·满意度函数法 | 第25-26页 |
·稳健设计的建模方法 | 第26-28页 |
·双响应曲面法 | 第26-27页 |
·损失模型法和响应模型法 | 第27-28页 |
·稳健设计的优化方法 | 第28-31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29-30页 |
·遗传算法 | 第30页 |
·禁忌搜索算法 | 第30-31页 |
3 动态多响应系统的稳健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31-39页 |
·动态多响应系统的稳健设计理论 | 第31-33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1-32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32页 |
·TOPSIS法 | 第32-33页 |
·动态多响应系统的稳健设计方法 | 第33-39页 |
·计算响应值的系统敏感度和系统波动 | 第33页 |
·计算系统敏感度和系统波动的满意度值 | 第33-34页 |
·计算SS和SV满意度值的主成分序列 | 第34-35页 |
·计算主成分序列与其理想序列的灰色关联度 | 第35-36页 |
·计算主成分序列的综合灰色关联度 | 第36-37页 |
·确定最优可控因子水平组合 | 第37页 |
·预测和比较最优因子水平组合的信噪比 | 第37-39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9-57页 |
·某化合物的生物还原反应的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动态三响应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49-5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