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引例及预备合并之诉制度的提出 | 第13-15页 |
(一) 引例简介 | 第13页 |
(二) 现行立法缺陷及确立预备诉讼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三)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意见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二、预备合并之诉概述 | 第15-23页 |
(一) 预备合并之诉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 第15-16页 |
(二) 预备合并之诉的分类 | 第16-20页 |
(三) 预备合并之诉与类似制度辨析 | 第20-23页 |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预备诉之合并及借鉴的意义 | 第23-27页 |
(一) 日本理论与实践 | 第23页 |
(二) 德国理论与实践 | 第23-24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理论与实践 | 第24-25页 |
(四) 我国确立预备合并之诉的意义 | 第25-27页 |
四、预备合并之诉制度构建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27-39页 |
(一) 客观预备合并之诉与诉讼标的 | 第27-31页 |
(二) 先、后位诉讼标的关系之梳理 | 第31-34页 |
(三) 先、后位诉讼是否应当同时审理,同时辩论 | 第34-35页 |
(四) 预备合并之诉的第一审判决 | 第35-36页 |
(五) 预备合并之诉第二审审理及判决 | 第36-39页 |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实践操作、及完善立法的建议 | 第39-42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 第39页 |
(二) 我国实践操作的现状 | 第39-40页 |
(三) 完善立法及建议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