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架空线路带电作业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架空线路带电作业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 现有带电作业方法 | 第15-17页 |
1.3.1 地电位作业 | 第15-16页 |
1.3.2 中间电位作业 | 第16页 |
1.3.3 等电位作业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等电位带电作业安全性理论分析 | 第18-31页 |
2.1 架空线应力及弧垂计算 | 第18-20页 |
2.1.1 架空线应力计算 | 第18-20页 |
2.1.2 架空线弧垂计算 | 第20页 |
2.2 等电位带电作业研究方案确定 | 第20-22页 |
2.3 等电位带电作业导线应力及弧垂计算 | 第22-27页 |
2.3.1 导线的应力计算 | 第22-25页 |
2.3.2 导线的弧垂计算 | 第25-27页 |
2.4 等电位带电作业安全性校验 | 第27-30页 |
2.4.1 导线强度安全性校验 | 第27-28页 |
2.4.2 作业距离安全性校验 | 第28-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的等电位带电作业安全性分析 | 第31-44页 |
3.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Ansys | 第31-32页 |
3.1.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1-32页 |
3.1.2 Ansys有限元软件概述 | 第32页 |
3.2 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7页 |
3.2.1 输电线路塔线体系结构概述 | 第32页 |
3.2.2 输电线路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3.2.3 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塔线体系模型建立 | 第34-37页 |
3.3 同塔多回路等电位带电作业数值模拟 | 第37-42页 |
3.3.1 方案一建模仿真分析 | 第38-40页 |
3.3.2 方案二建模仿真分析 | 第40-41页 |
3.3.3 方案三建模仿真分析 | 第41-42页 |
3.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等电位带电作业安全性现场测试 | 第44-56页 |
4.1 测试方案确定 | 第44-45页 |
4.2 现场测试 | 第45-51页 |
4.2.1 测试时使用的主要工器具 | 第45-48页 |
4.2.2 测试前准备 | 第48-49页 |
4.2.3 测试作业 | 第49-51页 |
4.3 现场测试结果的验证 | 第51-52页 |
4.4 等电位带电作业安全性校验方法 | 第52-54页 |
4.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