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研究--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总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研究基础 | 第17-25页 |
·公司治理角度下审计委员会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8页 |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及特征 | 第18-22页 |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 第18-20页 |
·审计委员会的特征 | 第20-22页 |
·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内涵界定 | 第22-25页 |
·效率、效果的含义 | 第22-23页 |
·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内涵 | 第23-25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评述 | 第25-32页 |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治理效果 | 第28-30页 |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 第30页 |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间接治理效果 | 第30-32页 |
·对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上市公司形象和公众信任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32-62页 |
·研究假设 | 第32-34页 |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假设 | 第32页 |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意见类型关系假设 | 第32-33页 |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假设 | 第33-34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第35-41页 |
·变量设计 | 第35-40页 |
·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41-62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4页 |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 第47-57页 |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7-62页 |
5 研究结论、局限与建议 | 第62-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研究局限 | 第63-64页 |
·相关建议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