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第一节 凤凰及凤凰苗语和凤凰汉语概况 | 第13-20页 |
| ·凤凰县概况 | 第13-19页 |
| ·凤凰苗语概况 | 第19页 |
| ·凤凰汉语概况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苗语声调与阿拉汉语声调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 ·苗语声调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 ·阿拉汉语的研究成果 | 第23页 |
|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发音合作人 | 第23-2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调查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发音合作人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的声调描写 | 第26-33页 |
| 第一节 山江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6-27页 |
| ·山江苗语调类和调值 | 第26页 |
| ·声调特点 | 第26页 |
| ·声调举例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麻冲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7-28页 |
| ·麻冲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7页 |
| ·声调特点 | 第27页 |
| ·声调举例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腊尔山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8-29页 |
| ·腊尔山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8页 |
| ·声调特点 | 第28页 |
| ·声调举例 | 第28-29页 |
| 第四节 禾库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9页 |
| ·禾库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9页 |
| ·声调特点 | 第29页 |
| ·声调举例 | 第29页 |
| 第五节 大田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9-31页 |
| ·大田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29-30页 |
| ·声调特点 | 第30页 |
| ·声调举例 | 第30-31页 |
| 第六节 落朝井的调类和调值 | 第31页 |
| ·落潮井苗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31页 |
| ·声调特点 | 第31页 |
| ·声调举例 | 第31页 |
| 第七节 阿拉汉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31-33页 |
| ·阿拉汉语的调类和调值 | 第31-32页 |
| ·声调特点 | 第32页 |
| ·声调举例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凤凰苗语和阿拉汉语声调实验 | 第33-56页 |
| 第一节 实验概述 | 第33-37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 ·语料的录制 | 第34-35页 |
| ·语音分析软件 | 第35页 |
| ·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 第35页 |
| ·基频文件的获取 | 第35页 |
| ·基频文件的提取和处理 | 第35-36页 |
| ·T 值法的计算与声调归一处理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山江苗语声调实验 | 第37-39页 |
| ·三组词频谱全图 | 第37-38页 |
| ·平滑线图分析 | 第38页 |
| ·山江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 | 第38-39页 |
| ·实验结论 | 第39页 |
| 第三节 麻冲苗语声调实验 | 第39-42页 |
| ·三组词频谱全图 | 第39-40页 |
| ·平滑线分析 | 第40-41页 |
| ·麻冲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 | 第41-42页 |
| ·实验结论 | 第42页 |
| 第四节 腊尔山苗语声调实验 | 第42-45页 |
| ·三组词频谱全图 | 第42-43页 |
| ·平滑线分析 | 第43-44页 |
| ·腊尔山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 | 第44页 |
| ·实验结论 | 第44-45页 |
| 第五节 禾库苗语声调实验 | 第45-47页 |
| ·三组词频谱全图 | 第45-46页 |
| ·平滑线分析 | 第46页 |
| ·禾库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 | 第46-47页 |
| ·实验结论 | 第47页 |
| 第六节 大田苗语声调实验 | 第47-50页 |
| ·三组词频谱全图 | 第47-48页 |
| ·平滑线分析 | 第48-49页 |
| ·大田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 | 第49-50页 |
| ·实验结论 | 第50页 |
| 第七节 落潮井苗语声调实验 | 第50-53页 |
| ·三组词频谱全图 | 第50-51页 |
| ·平滑线分析 | 第51-52页 |
| ·落潮井苗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 | 第52-53页 |
| ·实验结论 | 第53页 |
| 第八节 阿拉汉语声调实验 | 第53-56页 |
| ·一组词频谱全图 | 第53页 |
| ·平滑线分析 | 第53-54页 |
| ·阿拉汉语调值系统例词平滑线分析 | 第54-55页 |
| ·实验结论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审音结论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6-60页 |
| 第一节 审音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情形 | 第56页 |
| 第二节 山江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 第三节 麻冲苗语声调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7页 |
| 第四节 腊尔山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 第五节 禾库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8页 |
| 第六节 大田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8页 |
| 第七节 落潮井苗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 第八节 阿拉汉语审音与实验结论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凤凰苗语的声调演变和阿拉汉语对苗语的影响 | 第60-73页 |
| 第一节 凤凰苗语声调主体格局 | 第60-62页 |
| ·声调演变主体格 | 第60-61页 |
| ·声调的标法和各个点调类调值对应表 | 第61-62页 |
| 第二节 凤凰苗语阴调的分化和演变 | 第62-64页 |
| ·阴调分化 | 第62页 |
| ·古清声母阴调字变读阳调 | 第62-63页 |
| ·阴调不变的规律 | 第63-64页 |
| 第三节 凤凰苗语阳调的分化和演变 | 第64-65页 |
| ·阳调分化情况 | 第64页 |
| ·今读鼻音声母阳调不变 | 第64-65页 |
| ·今读非鼻音声母阳调不变 | 第65页 |
| ·古阳调今变读阴调 | 第65页 |
| 第四节 凤凰苗语入声的演变 | 第65-68页 |
| ·入声的演变 | 第65-66页 |
| ·阴入变读其他阴调 | 第66页 |
| ·阴入变读阳调 | 第66-67页 |
| ·阳入变读其他阳调 | 第67页 |
| ·阳入变读阴调 | 第67-68页 |
| 第五节 凤凰苗语受阿拉汉语的影响 | 第68-73页 |
| ·凤凰苗语受阿拉汉语影响出现的调值对应 | 第68-69页 |
| ·早期借词调值相差较大 | 第69-71页 |
| ·中期借词调值逐渐相近 | 第71页 |
| ·近现代借词调值基本相同或相近 | 第71-73页 |
| 结束语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 A 凤凰苗语声调调查例词表 | 第81-96页 |
| 附录 B 阿拉汉语声调例字 | 第96页 |
| Ⅰ 调查字表 | 第96页 |
| Ⅱ 阿拉汉语声调“调查字表”归类表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