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集群及其负载均衡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12-17页 |
·集群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集群技术的分类 | 第14-15页 |
·负载均衡技术的含义 | 第15-16页 |
·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 | 第16-17页 |
·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热点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文章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20-31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简介 | 第20-21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软件核心 | 第21-26页 |
·网络数据包处理模块 | 第22-24页 |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模块 | 第24-26页 |
·重要的据结构 | 第26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的数据转发方式 | 第26-30页 |
·网络地址转换方式 | 第27-28页 |
·IP 隧道方式 | 第28页 |
·直接路由方式 | 第28-29页 |
·三种常用的数据转发方式的比较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新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设计的思路流程 | 第31-4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PCW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的设计思路 | 第32-38页 |
·思路之一:权重值相关设置的考虑因素 | 第32-34页 |
·思路之二:权重值的计算思路 | 第34-36页 |
·思路之三:负载均衡调度器获取指标的方式 | 第36页 |
·思路之四:第一个需要考虑的特殊情况 | 第36-37页 |
·思路之五:第二个需要考虑的特殊情况 | 第37-38页 |
·思路小结 | 第38页 |
·各个计算公式的设计思路与具体形式 | 第38-45页 |
·综合性能参数计算公式 | 第40-43页 |
·综合负载参数计算公式 | 第43-44页 |
·具体服务器权重值的计算公式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PCW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的实现 | 第46-57页 |
·SLAVE 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46-49页 |
·Slave 程序的主要功能 | 第46-47页 |
·Slave 程序的流程及其详细分析 | 第47-49页 |
·性能指标和负载指标的具体获取方法 | 第49-51页 |
·性能指标获取的方法 | 第49-50页 |
·负载指标的获取的方法 | 第50-51页 |
·MASTER 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6页 |
·Master 程序的主要功能 | 第52页 |
·Master 程序的流程及其详细分析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PCW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7-69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的配置 | 第57-62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的结构 | 第57-58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的系统配置 | 第58-59页 |
·Linux 虚拟服务器集群的软件配置 | 第59-62页 |
·PCW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性能测试 | 第62-68页 |
·几种流行的网页服务器系统测试工具 | 第62-64页 |
·测试方案与结果 | 第64-66页 |
·测试测试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未来工作及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