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况 | 第8页 |
| 2 川芎的生药学概况及药效 | 第8-9页 |
| 3 川芎嗪的概述 | 第9-10页 |
| 4 盐酸川芎嗪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0页 |
| ·药理作用 | 第10-11页 |
| ·盐酸川芎嗪各种剂型的临床应用 | 第11页 |
| ·盐酸川芎嗪的不良反应 | 第11-12页 |
| ·盐酸川芎嗪的制剂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5 缓释滴丸的概况 | 第12-14页 |
| 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缓释滴丸制备的处方前研究 | 第16-18页 |
| 1 对盐酸川芎嗪原料药的稳定性考察 | 第16-17页 |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 2 辅料的选择 | 第17页 |
| 3 盐酸川芎嗪与基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 | 第18-26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1 仪器和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 ·滴丸的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 ·单因素实验及方法 | 第20-21页 |
| ·正交实验及结果 | 第21-24页 |
| ·验证试验 | 第24页 |
| 3 制备工艺研究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质量评价 | 第26-33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1 实验仪器与药材 | 第26页 |
| 2 处方与制法 | 第26-27页 |
| ·处方 | 第26页 |
| ·原辅料的质量评价 | 第26页 |
| ·制法 | 第26页 |
| ·制备滴丸的性状 | 第26-27页 |
| ·缓释滴丸的脆碎度的测定 | 第27页 |
| ·重量检查 | 第27页 |
| 3 盐酸川芎嗪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27-28页 |
| ·实验器材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 ·薄层层析方法 | 第27-28页 |
| ·色谱识别结果 | 第28页 |
| 4 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 第28-32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28-32页 |
| 5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体外释放度考察 | 第33-42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2 紫外分析方法的制定 | 第33-34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 3 精密度试验 | 第34-35页 |
| 4 干扰情况考察 | 第35页 |
| 5 回收率试验 | 第35-36页 |
| 6 体外释放度实验 | 第36-38页 |
| ·磷酸盐缓冲溶液线性曲线的绘制 | 第36-38页 |
| 7 释药重现性 | 第38页 |
| 8 均一性实验 | 第38页 |
| 9 体外释放度方程拟合 | 第38-39页 |
| 10 缓释滴丸与普通滴丸的释放度比较 | 第39-41页 |
| ·普通缓释滴丸的制备 | 第39-41页 |
| 11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盐酸川芎嗪缓释滴丸初步的稳定性考察 | 第42-46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2页 |
| ·仪器 | 第42页 |
| ·材料 | 第42页 |
| 2 方法和结果 | 第42-44页 |
| ·影响因素实验 | 第42-44页 |
| 3 讨论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论文著作 | 第54-55页 |
| 详细摘要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