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章 乔治·奥威尔思想世界的构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文化背景 | 第14-15页 |
一、 贵族传统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民主政治文化的影响和自由主义的熏陶 | 第15页 |
第二节 乔治·奥威尔的个人经历与思想变化 | 第15-23页 |
一、《如此欢乐》的童年——痛苦的孤独感和反理论的性格 | 第15-17页 |
二、《缅甸岁月》——“双重思想”的煎熬 | 第17-20页 |
三、《巴黎伦敦落魄记》——对弱势一方的同情 | 第20-21页 |
四、《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西班牙之战的激情与失落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乔治·奥威尔与西方政治寓言小说传统 | 第24-37页 |
第一节 西方政治寓言小说传统 | 第24-28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二、 传统的衍变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一个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动物农场》 | 第28-31页 |
一、 革命的发生和被背叛 | 第28-29页 |
二、 极权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一九八四》——极权主义和后极权主义的寓言 | 第31-36页 |
一、《一九八四》的创作动机和主要内容 | 第31-34页 |
二、《一九八四》的审美构建——寓言世界里的现实主义风格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与后哲学文化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后哲学文化 | 第37-39页 |
一、 后哲学文化的概念 | 第37-38页 |
二、 文学在后哲学文化中的地位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反讽主义者的未来剧本 | 第39-42页 |
一、 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 | 第39-40页 |
二、 《一九八四》:话题的前瞻性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温斯顿与奥布莱恩 | 第42-50页 |
一、 欧洲的最后一个人——温斯顿 | 第42-44页 |
二、 后极权主义时代的知识分子——奥布莱恩 | 第44-47页 |
三、 温斯顿与奥布莱恩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