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乙醇汽油发动机排放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汽车新型能源燃料概述 | 第8-10页 |
|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乙醇燃料发展概况 | 第9页 |
| ·神经网络在发动机排放应用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乙醇汽油做为新能源的特点 | 第10-12页 |
| ·乙醇的理化特性 | 第10-12页 |
| ·乙醇汽油的优缺点分析 | 第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 第12-14页 |
| 2 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排放性能分析 | 第14-25页 |
| ·发动机主要排放物产生过程 | 第14-17页 |
| ·一氧化碳(CO)产生机理 | 第14页 |
| ·碳氢化合物(HC)产生机理 | 第14-15页 |
| ·氮氧化物(NO_x)生成机理 | 第15页 |
| ·乙醇汽油对三种排放物的影响 | 第15-17页 |
| ·轻型车排放法规与排放测试循环 | 第17-24页 |
| ·美国排放法规与测试循环 | 第17-19页 |
| ·欧州排放法规与测试循环 | 第19-20页 |
| ·日本排放法规与测试循环 | 第20-22页 |
| ·中国排放法规与排放测试循环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发动机排放性能模型发展 | 第25-40页 |
| ·基于发动机工况特征的排放模型 | 第25-26页 |
| ·速度—加速度矩阵模型 | 第25页 |
| ·发动机比功率的模型 | 第25页 |
| ·CMEM物理模型 | 第25-26页 |
| ·基于发动机燃烧排放模型 | 第26-31页 |
| ·放热率估算模型 | 第27页 |
| ·单区模型 | 第27-29页 |
| ·准维模型 | 第29-31页 |
| ·多维模型 | 第31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31-36页 |
| ·神经网络的发展 | 第31-32页 |
| ·神经网络应用领域 | 第32-33页 |
| ·人工神经网络特点 | 第33页 |
| ·神经网络基本结构模型 | 第33-34页 |
| ·激活函数 | 第34-36页 |
|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36-39页 |
| ·BP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38页 |
| ·BP神经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BP神经网络发动机排放性能分析 | 第40-68页 |
| ·发动机稳态工况排放性能试验 | 第40-49页 |
| ·发动机实验环境与设备 | 第40-42页 |
| ·实验目的与方案 | 第42-43页 |
| ·乙醇汽油与纯汽油排放性能分析 | 第43-49页 |
| ·BP神经网络发动机排放模型建立 | 第49-61页 |
| ·输入层与输出层神经元的确立 | 第50页 |
| ·隐含层的确定 | 第50-51页 |
| ·发动机排放模型学习样本 | 第51-53页 |
| ·样本的归一化处理 | 第53-54页 |
| ·发动机稳态排放模型结构确认 | 第54-55页 |
| ·发动机稳态模型simulink模块 | 第55-61页 |
| ·发动机燃烧乙醇汽油排放预测 | 第61-67页 |
| ·发动机工况与汽车测试工况关系 | 第62-63页 |
| ·十五工况法排放模型建立 | 第63-64页 |
| ·乙醇汽油排放预测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