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编队飞行卫星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立题背景第10-13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编队飞行研究计划第11-13页
   ·国内外编队飞行技术发展状况第13-15页
     ·相对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3页
     ·协同控制研究现状第13-15页
   ·本文工作与课题创新第15-16页
     ·本文工作第15页
     ·本文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编队卫星绕飞轨道动力学模型第16-32页
   ·坐标系定义第16-17页
   ·圆编队动力学模型第17-23页
     ·绕飞轨道动力学模型第17-19页
     ·线性化C-W 方程第19-20页
     ·圆编队绕飞轨道及初始化条件第20-23页
   ·椭圆编队的动力学模型第23-27页
     ·以真近点角为自变量的T-H 方程第24-25页
     ·绕飞轨道的初始化条件第25-27页
   ·摄动分析第27-31页
     ·地球扁率J2 项摄动第28-30页
     ·大气阻力摄动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道的保持与控制第32-56页
   ·编队控制任务概述第32-33页
   ·编队控制结构第33-34页
   ·基于线性化C-W 方程的控制器设计第34-42页
     ·H ∞控制和H2 /H ∞综合控制理论概述第34-38页
     ·控制器设计第38-39页
     ·仿真结果第39-42页
   ·非线性H ∞控制器设计第42-47页
     ·相对运动数学模型第42-43页
     ·控制器设计第43-46页
     ·仿真结果第46-47页
   ·TERMINAL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第47-55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基本原理第48-49页
     ·Termimal 滑模控制器设计第49-52页
     ·Termimal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证明第52-53页
     ·仿真结果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编队卫星相对姿态控制第56-86页
   ·卫星相对姿态的数学模型第56-59页
     ·四元数第56-57页
     ·用四元数表示坐标转换第57页
     ·四元数表示的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第57-58页
     ·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第58页
     ·相对姿态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第58-59页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控制器设计第59-66页
     ·Lyapunov 型控制器设计第61-63页
     ·非线性H∞控制器设计第63-66页
   ·基于反馈解耦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第66-77页
     ·反馈线性化概述第66-69页
     ·将姿态系统解耦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第69-72页
     ·姿态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第72-74页
     ·仿真结果第74-77页
   ·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器第77-84页
     ·系统描述第77-78页
     ·控制器设计第78页
     ·稳定性证明第78-81页
     ·仿真结果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86-88页
   ·课题总结第86页
   ·研究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F465汽油机固液耦合传热研究
下一篇:IL-17表达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