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0页 |
1 靶向药物概述 | 第14-16页 |
·靶向纳米药物的定义 | 第14页 |
·靶向药物系统的原理 | 第14-15页 |
·靶向药物系统的优点 | 第15-16页 |
2 纳米氧化铁在肿瘤热疗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磁靶向热疗的概念及原理 | 第17页 |
·磁性纳米粒子在肿瘤热疗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磁流体热疗 | 第18-19页 |
·磁性脂质体 | 第19页 |
·磁性玻璃陶瓷纳米粒子 | 第19-20页 |
·其他含铁纳米粒子 | 第20页 |
·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治疗 | 第20-21页 |
3 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转移 | 第21-24页 |
·氧化铁纳米粒子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 第21-22页 |
·经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 第22-24页 |
·外加磁场对氧化铁纳米粒子体内分布的影响 | 第24页 |
·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 第24-25页 |
·氧化铁纳米粒子对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 | 第25-28页 |
·氧化铁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第28-29页 |
4 靶分子概述 | 第29-31页 |
·蛋白质的基本资料 | 第29-30页 |
·血清白蛋白 | 第30-31页 |
·血红蛋白 | 第31页 |
5 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31-37页 |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第32-33页 |
·磁滞回线 | 第33-35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 | 第35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5页 |
·荧光光谱技术 | 第35-36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 | 第36页 |
·圆二色性光谱技术 | 第36-37页 |
·分子对接技术 | 第37页 |
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7-40页 |
·研究背景 | 第37-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携载阿霉素的氧化铁纳米磁性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9页 |
1 引言 | 第40-4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仪器 | 第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1-44页 |
·DOX-SPION的制备 | 第41-43页 |
·DOX-SPION的表征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第44-45页 |
·磁滞回线的测定 | 第45-46页 |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6-47页 |
·DOX搭载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单位变换计算:质量→摩尔 | 第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DOX-SPION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与分子模型研究 | 第49-60页 |
1 引言 | 第49-50页 |
2 试验部分 | 第50-52页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吸收光谱 | 第50-51页 |
·圆二色谱 | 第51页 |
·荧光和同步荧光光谱 | 第51页 |
·分子对接模型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BSA结构变化的研究 | 第52-55页 |
·吸收光谱 | 第52-53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53页 |
·圆二色谱 | 第53-55页 |
·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55-59页 |
·DOX-SPION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55-56页 |
·BSA的荧光猝灭方式 | 第56-57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 第57页 |
·分子对接模型 | 第57-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DOX-SPION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与分子模型研究 | 第60-72页 |
1 引言 | 第60页 |
2 试验部分 | 第60-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实验试剂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吸收光谱 | 第61页 |
·圆二色谱 | 第61页 |
·荧光和同步荧光光谱 | 第61-62页 |
·分子对接模型 | 第6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BHb结构的变化 | 第62-66页 |
·吸收光谱 | 第62-63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63-65页 |
·圆二色谱 | 第65-66页 |
·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66-71页 |
·DOX-SPION对BHb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66-67页 |
·BHb的荧光猝灭方式 | 第67-68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分子对接模型 | 第69-71页 |
4 结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Doxorubicin-SPION的合成与表征 | 第72页 |
·Doxorubicin-SPION与BSA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72页 |
·Doxorubicin-SPION与BHb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72-73页 |
2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 第87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