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以Z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国外有关国家认同的研究 | 第10-12页 |
·国内有关国家认同的研究 | 第12-15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的现状 | 第15页 |
·文献述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7-28页 |
·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核心概念 | 第17-21页 |
·理论视角:社会认同理论及社会化理论 | 第17页 |
·核心概念 | 第17-21页 |
·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调查地点和样本特征 | 第24-28页 |
·调查地点 | 第24-25页 |
·样本特征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关系 | 第28-45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的现状 | 第28-33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的认知现状 | 第28-29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的评价现状 | 第29-31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的情感现状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 | 第33-39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认知现状 | 第33-35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评价现状 | 第35-37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情感现状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页 |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 第39-43页 |
·对民族与国家关系的认知 | 第39-41页 |
·对民族与国家地位高低的认知 | 第41-42页 |
·对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认知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67页 |
·个人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45-51页 |
·性别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45-46页 |
·年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46-47页 |
·文化程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民族身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48-49页 |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家庭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1-54页 |
·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1-52页 |
·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2-53页 |
·家庭生活水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页 |
·社区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4-57页 |
·社区位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5-56页 |
·社区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学校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7-61页 |
·社团参与情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7-58页 |
·学习成绩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8-59页 |
·汉族朋友的数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国家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61-64页 |
·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61-62页 |
·国家科技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62-63页 |
·国家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影响 | 第63页 |
·讨论 | 第63-64页 |
·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讨论与对策建议 | 第67-69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1 | 第74-79页 |
附录2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