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宁隧道出口段糜棱岩工程特性及其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依托工程背景 | 第13-17页 |
·工程概况 | 第13-14页 |
·出口段地质条件 | 第14-16页 |
·出口段水文条件 | 第16-17页 |
·工程难点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糜棱岩的概念及其特性 | 第17-20页 |
·注浆原理 | 第20-25页 |
·注浆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7-28页 |
2 秀宁隧道出口段糜棱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 第28-50页 |
·现场取样 | 第28页 |
·物理性质试验 | 第28-34页 |
·含水量试验 | 第28-30页 |
·密度试验 | 第30-33页 |
·比重试验 | 第33-34页 |
·其他物理性质指标 | 第34页 |
·颗粒分析试验 | 第34-39页 |
·糜棱岩的抗剪强度试验及其水稳性研究 | 第39-48页 |
·莫尔-库伦强度准则 | 第39-40页 |
·试验目的及方法 | 第40页 |
·试验设备 | 第40-42页 |
·试样制备 | 第42-43页 |
·试验过程 | 第43页 |
·试验成果整理 | 第43-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3 秀宁隧道出口试验段施工方案及现场监控量测 | 第50-84页 |
·出口试验段施工方案 | 第50-57页 |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加固方案 | 第50-53页 |
·开挖支护方案 | 第53-57页 |
·监控量测目的 | 第57页 |
·监控量测内容 | 第57-58页 |
·监控量测方法 | 第58-66页 |
·洞内外观察 | 第58页 |
·洞周围岩位移量测 | 第58-60页 |
·初支钢拱架内力量测 | 第60-61页 |
·初支混凝土应变量测 | 第61-62页 |
·初支与围岩间接触压力量测 | 第62-64页 |
·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量测 | 第64-65页 |
·二衬钢筋轴力量测 | 第65-66页 |
·监控量测结果 | 第66-83页 |
·洞内施工情况 | 第66-67页 |
·拱顶沉降 | 第67-70页 |
·周边收敛 | 第70-73页 |
·钢拱架内力 | 第73-76页 |
·喷射混凝土应力 | 第76-78页 |
·初支与围岩间接触压力 | 第78-79页 |
·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 | 第79-81页 |
·二衬钢筋内力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4 秀宁隧道出口试验段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84-110页 |
·MIDAS/GTS软件简介 | 第84页 |
·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84-89页 |
·计算目的 | 第84-85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5-87页 |
·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87-88页 |
·计算荷载 | 第88页 |
·隧道开挖与支护模拟 | 第88-89页 |
·超前加固地层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9-97页 |
·位移变化特征 | 第89-95页 |
·初期支护应力状态 | 第95-96页 |
·塑性区特征 | 第96-97页 |
·未超前加固地层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7-104页 |
·位移变化特征 | 第97-103页 |
·初期支护应力变化状态 | 第103-104页 |
·塑性区特征 | 第104页 |
·围岩注浆加固效果的评估 | 第104-108页 |
·位移结果对比 | 第105-107页 |
·应力结果对比 | 第107页 |
·塑性区特征对比 | 第107页 |
·注浆加固效果的评估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1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0-111页 |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作者简历 | 第114-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