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多样性及定向合成GAMG的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应用现状第10-14页
     ·甘草酸的性质及其用途第10-11页
     ·β-D-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性质及其用途第11-12页
     ·甘草次酸的性质及其用途第12页
     ·改性甘草酸的方法第12-13页
     ·生物催化甘草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概述第14-17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来源及应用第14-15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活中心第15-16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催化机理第16-17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常用底物第17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克隆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高效生物催化剂的筛选方法第17-18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同源分析第18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克隆表达研究现状第18-20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0页
   ·实验材料第21-24页
     ·菌株和质粒第21页
     ·培养基第21-22页
     ·实验试剂第22-23页
     ·实验仪器第23-24页
   ·方法第24-30页
     ·菌株复筛方法第24页
     ·菌株鉴定方法第24页
     ·主要基因操作方法第24-28页
     ·代谢产物的鉴定方法第28页
     ·粗酶液制备第28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28-29页
     ·真菌菌体生物量的测定第29页
     ·细菌及酵母菌体生物量的测定第29页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方法第29页
     ·pH 值的测定第29-30页
第三章 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菌株的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第30-40页
   ·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菌株的筛选第30-33页
     ·代谢产物的薄层层析(TLC)分析第30-31页
     ·代谢产物的LC-MS 分析第31-32页
     ·代谢产物流向分析第32-33页
   ·菌株的鉴定第33-37页
     ·菌落形态特征第33-34页
     ·菌体显微特征第34-35页
     ·菌体分子生物学特征第35-37页
   ·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第37-39页
     ·酶的表达方式第37页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37-38页
     ·培养基初始pH 对产酶的影响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三种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催化反应特性研究第40-46页
   ·pH 对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第40-41页
   ·温度对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第41-43页
   ·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力的影响第43-44页
   ·三株菌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动力学常数(Km 和Vmax)的测定第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 的诱导产酶研究第46-52页
   ·葡萄糖对β-D-葡萄糖醛酸苷酶表达的影响第46-48页
     ·碳代谢阻遏现象的表现第46-47页
     ·两种碳源中菌体生物量的差异第47页
     ·两种碳源中菌体生长与产酶关系第47-48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诱导表达研究第48-51页
     ·诱导方法的建立第48-49页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第49页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诱导产酶的影响第49-50页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GAMG 产量的影响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52-65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的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第52-58页
     ·简并引物设计第52-54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部分基因的扩增第54-55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全长基因Pgus 的扩增第55-56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Pgus 基因的克隆与测序第56-58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第58-61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原核表达质粒pET-28a(+)-Pgus 的构建第59-60页
     ·重组质粒pET-28a(+)-Pgus 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第60-61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第61-64页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真核表达质粒pPIC9K-Pgus 的构建第61-63页
     ·重组毕赤酵母Pgus 基因表达体系的构建第63-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个人简历第75-76页
导师评阅表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pneumoniae XJPD-Li甘油脱水酶与复活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复活关系研究
下一篇:新疆阿勒泰地区毛翅目昆虫种类及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