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塔斯基真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10-22页 |
| 一、各种真理论及其困境 | 第10-17页 |
| 二、分析哲学的形成与语言转向的出现 | 第17-19页 |
| 三、语义学和演绎科学的要求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塔斯基真理论的内容 | 第22-32页 |
| 一、悖论与语言层次 | 第22-23页 |
| 二、真理定义所要满足的条件——形式上正确,实质上充分 | 第23-25页 |
| 三、定义的构造 | 第25-28页 |
| 四、形式的解释 | 第28-29页 |
| 五、"满足"的定义 | 第29页 |
| 六、定义的特点 | 第29-32页 |
| (一) 真语句的定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第29-30页 |
| (二) 语句的真值与整个语言系统的构造方式密切相关 | 第30-31页 |
| (三) 在元语言中利用了更强的逻辑手段 | 第31页 |
| (四) 真语句的定义具有普遍性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塔斯基真理论的学科意义 | 第32-37页 |
| 一、对演绎科学的意义 | 第32-35页 |
| (一) 从语义角度证明了矛盾律与排中律 | 第33页 |
| (二) 区别了"真"与"可证明" | 第33-34页 |
| (三) 确定了逻辑学科与非逻辑学科的划界标准 | 第34页 |
| (四) 导致"模型""推论"等概念的建立 | 第34-35页 |
| 二、对语言哲学的影响 | 第35-37页 |
| (一) 导致了理论语义学的建立 | 第35-36页 |
| (二) 纠正了早期逻辑经验主义的某些错误论点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对塔斯基真理论的逻辑哲学讨论 | 第37-45页 |
| 一、塔斯基真理论是一种符合论吗? | 第37-39页 |
| 二、塔斯基真理论是"绝对的"和"客观的"吗? | 第39-41页 |
| 三、苏珊·哈克的改进意见 | 第41-42页 |
| 四、戴维森对塔斯基真理论的应用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45-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