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济南大气PM2.5中无机离子在线观测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大气PM_(2.5)概述第12-15页
     ·相关定义及来源第12-13页
     ·PM_(2.5)水溶性组分污染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PM_(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及气候的影响第14-15页
   ·灰霾概述第15-18页
     ·灰霾的基本知识第15-16页
     ·灰霾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大气PM_(2.5)水溶性组分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8-20页
     ·传统滤膜采样分析法第18-19页
     ·连续和半连续分析方法第19-20页
   ·论文选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选题来源第20-2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23-31页
   ·采样点的布设第23-25页
   ·采样仪器第25-31页
     ·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系统第25-29页
     ·其它仪器第29-31页
第三章 济南PM_(2.5)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31-44页
   ·水溶性离子浓度的总体污染特征第31-33页
   ·SO_4~(2-)、NO_3~-、NH_4~+浓度与气象因素的逐时变化第33-38页
     ·春季SO_4~(2-)、NO_3~-、NH_4~+及气象因素的逐时变化第35-36页
     ·夏季SO_4~(2-)、NO_3~-、NH4~+及气象因素的逐时变化第36-37页
     ·秋季SO_4~(2-)、NO_3~-、NH_4~+及气象因素的逐时变化第37页
     ·冬季SO_4~(2-)、NO_3~-、NH_4~+及气象因素的逐时变化第37-38页
   ·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8-39页
     ·SO_4~(2-)、NO_3~-和NH_4~+第38-39页
     ·其它离子第39页
   ·水溶性离子浓度的昼夜变化特征第39-40页
   ·水溶性离子平衡的检验第40-41页
   ·在线分析观测结果与传统膜采样分析结果的比较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水溶性离子与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4-53页
   ·水溶性离子与气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第44-48页
     ·SO_4~(2-)与SO_2、O_3的相关性关析第44-46页
     ·NO_3~-与NO_2、O_3的相关性关析第46-48页
   ·水溶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48-51页
     ·水溶性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第48-51页
     ·水溶性离子与温度和风速的相关性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灰霾天气与清洁天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物征第53-74页
   ·灰霾天气与清洁天气PM_(2.5)水溶性离子季均浓度比较第53-56页
     ·无机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第53-56页
     ·NOR、SOR、和NO_3~-/SO_4~(2-)摩尔浓度比的季节变化第56页
   ·灰霾天气与清洁天气济南PM_(2.5)无机水溶性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第56-65页
     ·PM_(2.5)中SO_4~(2-)浓度的日变化第56-58页
     ·PM_(2.5)中NO_3~-浓度的日变化第58-61页
     ·PM_(2.5)中NH_4+~浓度的日变化第61-62页
     ·PM_(2.5)中Cl~-浓度的日变化第62-63页
     ·PM_(2.5)中NO_2~-浓度的日变化第63-64页
     ·[NO_3~-]/[SO_4~(2-)]摩尔浓度比的日变化第64-65页
   ·无机水溶性离子的相关性分析第65-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大气能见度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74-79页
   ·大气能见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第74-77页
   ·大气能见度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不足第79-81页
   ·主要结论第79-80页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昌平跨奥运气溶胶无机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下一篇:“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的中国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