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农村生产服务业论文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38页
   ·问题的提出第15-20页
     ·研究背景第15-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20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文献综述第22-30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22-26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26-29页
     ·国内外文献参照与分析第29-30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0-36页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回顾第30-33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33-36页
   ·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第36-38页
     ·拟解决的问题第36-37页
     ·创新之处第37-38页
第二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与国际参照第38-73页
   ·农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第38-47页
     ·农业社会化的衍生逻辑第38-42页
     ·农业社会化的发展潜力第42-47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分析第47-53页
     ·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第47-48页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第48-50页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0-53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总体情况第53-61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53-57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区域差异第57-61页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第61-73页
     ·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61-66页
     ·亚洲邻近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66-67页
     ·中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第67-70页
     ·国外经验启示与突破第70-73页
第三章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发展路径第73-97页
   ·“三农问题”演变对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第73-77页
     ·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科技进步与生产手段创新第74页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第74-7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求综合性农业服务的跟进第75-76页
     ·农户经营水平提高需要多元化服务组织的发育第76页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稳定要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第76-77页
   ·发展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想第77-82页
     ·指导思想第77-78页
     ·体系建设要注意的问题第78-80页
     ·发展目标第80页
     ·基本原则第80-82页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框架设计第82-91页
     ·外部资源要素第82-85页
     ·组织结构第85-87页
     ·功能定位第87-88页
     ·供给主体间的功能关系第88-91页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第91-97页
     ·宏观改革思路第92-93页
     ·微观开发思路第93-97页
第四章 政府职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第97-118页
   ·政府公共机构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地位第97-102页
     ·政府公共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第97-98页
     ·政府公共机构服务的层次与内容第98-99页
     ·政府公共机构的发展历程第99-101页
     ·政府公共机构社会化服务现状第101-102页
   ·政府公共机构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第102-108页
     ·政府经济技术部门面临的困境分析第102-104页
     ·乡镇涉农机构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第104-106页
     ·村级集体组织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第106-108页
   ·发展村级集体服务的可能与创新第108-113页
     ·发展村级集体服务的可能性分析第108-109页
     ·发展村级集体服务的必要性分析第109-111页
     ·村级服务发展中的创新模式第111-113页
   ·政府公共机构社会化服务的改进思路第113-118页
     ·政府角色转型与职能转变途径第113-115页
     ·乡镇涉农机构职能优化路径第115-116页
     ·村级集体服务的发展方向第116-118页
第五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作用第118-130页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发展情况第118-120页
     ·龙头企业的内涵第118-119页
     ·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第119-120页
   ·龙头企业服务农户的形式及意蕴第120-124页
     ·龙头企业服务农户的具体形式第120-122页
     ·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第122-123页
     ·龙头企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第123-124页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本土化思考第124-128页
     ·发达国家经典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反思第124-125页
     ·我国发展龙头企业的社会环境分析第125-127页
     ·对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理论置疑第127-128页
   ·完善龙头企业服务带动作用的对策建议第128-130页
     ·创建纵向一体化的合作企业第128-129页
     ·鼓励和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第129页
     ·国家介入进行规范管理第129-130页
第六章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的骨干效能第130-150页
   ·农民合作的形态与演进趋势第130-133页
     ·农民合作的基本形态第130页
     ·农民合作的历史脉络第130-132页
     ·农民合作的功效第132-133页
   ·农户互助形式的演变与现状第133-140页
     ·传统意义上的农户互助第133-135页
     ·当前历史条件下的农户互助第135-137页
     ·农户互助的社会基础第137-139页
     ·农户互助的意义与作用第139-140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情况与特点第140-146页
     ·数据来源与说明第140页
     ·样本村基本情况描述第140-142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农户的特点第142-146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146-147页
     ·组建动机上是否真正为农民着想第146页
     ·成员构成上能否代表农民的利益诉求第146-147页
     ·服务水平上能否有效为成员服务第147页
     ·在合作能力上能否实现组织目标第147页
   ·增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效能的对策建议第147-150页
     ·整合挖掘农村互助资源第147-148页
     ·完善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第148页
     ·改善合作组织的外部支持环境第148-149页
     ·推动合作组织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第149-150页
第七章 科研教育与社会服务组织的支持作用第150-164页
   ·科研教育单位社会化服务的改革与发展第150-153页
     ·科研教育单位的改革历程第150-151页
     ·科研教育单位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第151-153页
   ·科研教育单位社会化服务中的创新模式第153-156页
     ·专家大院模式第153-154页
     ·专家下乡入户模式第154页
     ·科技大篷车模式第154-155页
     ·产学研结合模式第155-156页
     ·科技特派员模式第156页
   ·社会服务组织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第156-160页
     ·基层农资经销商第156-158页
     ·农村经纪人第158-159页
     ·科技示范户第159-160页
   ·社会服务组织在基层服务中的作用第160-161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补充第160页
     ·创新服务形式的重要力量第160-161页
     ·主动有效满足农户的需求第161页
     ·促进服务体系的内部分工第161页
   ·增强科研教育与社会服务组织支持作用的对策建议第161-164页
     ·完善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教育、推广功能第161-162页
     ·对社会服务组织进行空间整合第162-164页
第八章 结语第164-167页
   ·结论第164-166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6页
附录第176-180页
致谢第180-182页
作者简介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经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交易成本障碍分析
下一篇: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样本村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