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节日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前言第19-36页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第19-20页
 二、相关学术研究的回顾与评介第20-29页
 三、关于本文中几个概念的说明第29-33页
 四、关于本选题研究视角、内容设计、资料来源的说明第33-36页
第一章 唐代节日概说第36-84页
 一、唐代节日的名目和类别第37-45页
  (一) 唐代节日的名目第37-43页
  (二) 新兴节日与传统节日:唐代节日的类别划分第43-45页
 二、唐代节日的特征第45-72页
  (一) 新旧并存第46-50页
  (二) 具有更加浓厚的娱乐性色彩第50-55页
  (三) 节日活动往往在户外进行;节日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血缘性和地缘性关系的超越,较为广泛地建立于志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第55-58页
  (四) 节日及节俗活动中宗教因素普遍存在第58-65页
  (五) 节假日的广泛设置第65-69页
  (六) 胡风弥漫第69-72页
 三、唐代节日发展的历史分期第72-84页
  (一) 唐高祖至唐中宗时期第73-75页
  (二) 开元年间至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统治时期第75-77页
  (三) 安史之乱始至唐代宗时期第77-78页
  (四) 唐德宗时期至唐灭亡第78-84页
第二章 新兴节日研究第84-146页
 一、建构的节日之一—政策过程视角下的玄宗诞节第85-110页
  (一) 以唐玄宗诞日为节的政策方案设计及相关决策第86-90页
  (二) 唐玄宗诞节的兴盛及其原因分析第90-100页
  (三) 唐玄宗诞节的衰亡及其原因分析第100-103页
  (四) 唐玄宗诞节对后世的影响第103-106页
  (五) 小结:对玄宗设置诞节的评价第106-110页
 二、建构的节日之二—政策过程视角下的中和节第110-126页
  (一) 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的政策动议、设计及决策第110-114页
  (二) 德宗朝中和节政策的实施和影响第114-122页
  (三) 相同的起源,不同的命运:中和节与唐玄宗诞节的比较第122-126页
 三、清明作为独立节日的兴起第126-140页
  (一) 清明在中唐时期已成为部分人心目中的独立节日第127-129页
  (二) 寒食节的盛行与清明节日的兴起第129-132页
  (三) 改火之制的复兴对寒食节禁火习俗的重构与清明节日的兴起第132-139页
  (四) 节假日的设置与清明节日的兴起第139-140页
  (五) 小结第140页
 附录:关于“中秋节形成于唐代”的补充说明第140-146页
第三章 传统节日研究第146-179页
 一、上巳节在唐代的变迁:以士人为重点第146-162页
  (一) 唐代以前的上巳节第146-154页
  (二) 上巳节在唐代的变迁第154-160页
  (三) 上巳节在唐代变迁的原因分析第160-161页
  (四) 小结第161-162页
 二、春秋二社:作为唐代乡村社会民众的节日第162-179页
  (一) 社日源流与唐代以前社日节的标志性习俗第162-165页
  (二) 唐代乡村社会春秋二社的标志性时间和标志性节俗第165-169页
  (三) 唐代乡村社会社日节兴盛的原因分析第169-177页
  (四) 余论:社日节的变化与唐代乡村私社的发展第177-179页
第四章 俗民个体的节俗实践:以李隆基和白居易为例第179-209页
 一、李隆基:作为节日习俗的实践者第180-189页
  (一) 节日习俗活动的享受者第180-181页
  (二) 节日文化的利用者第181-183页
  (三) 新节日的创造者和官民共庆佳节的支持者、组织者与资源提供者第183-184页
  (四) 节日习俗的规范者和节日活动的改易者第184-186页
  (五) 节日文化中的被言说者第186-187页
  (六) 小结第187-189页
 二、白居易的节日生活第189-209页
  (一) 白居易诗文中展示的节日生活第190-198页
  (二) 白居易节日生活的构成要素第198-207页
  (三) 小结第207-209页
结语第209-223页
 一、行动者的选择和实践:节日在唐代传承和变迁的决定性力量第209-216页
  (一) 行动者的选择、实践与节日在唐代的传承第210-212页
  (二) 行动者的选择、实践与节日在唐代的变迁第212-215页
  (三) 在传承中变迁,在变迁中传承第215-216页
 二、节日习俗:唐人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型塑性力量第216-223页
  (一) 节日决定着唐朝个体行动者的日常生活节奏,丰富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第217页
  (二) 节日生产和维护着唐朝个体行动者的社会关系第217-219页
  (三) 节日培养唐朝个体行动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219-220页
  (四) 节日激发唐朝个体行动者的生活热情和生命意识第220-221页
  (五) 节日有助于唐人纳异胸襟和创新精神的养成第221-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34页
致谢第234-23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235-23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皮酚联合氟尿嘧啶抗人不同肝癌细胞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唐代刑部尚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