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 | 第13-16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 | 第16-17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分类 | 第17-18页 |
·钢梁自锚式悬索桥 | 第18-20页 |
·钢梁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 | 第18-19页 |
·钢梁自锚式悬索桥实例 | 第19-20页 |
·混凝土梁自锚式悬索桥 | 第20-22页 |
·混凝土梁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 | 第20-21页 |
·混凝土梁自锚式悬索桥实例 | 第21-22页 |
·钢—混凝土混和梁自锚式悬索桥 | 第22-25页 |
·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 | 第22-23页 |
·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实例 | 第23-25页 |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极限跨度的研究现状 | 第25页 |
·自锚式悬索桥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及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研究现状 | 第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极限跨度研究 | 第32-50页 |
·引言 | 第32页 |
·双塔三跨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极限跨度 | 第32-47页 |
·计算假定、荷载和材料 | 第33-35页 |
·主缆的应力 | 第35-38页 |
·加劲梁的应力 | 第38-41页 |
·极限跨度计算公式 | 第41-42页 |
·边、中跨跨度比对极限跨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中跨垂跨比对极限跨度的影响 | 第43页 |
·二期恒载和活载对极限跨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吊杆刚度对极限跨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钢—混凝土混合加劲梁自锚式悬索桥的极限跨度 | 第45-46页 |
·主缆刚度与极限跨度关系 | 第46-47页 |
·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极限跨度 | 第47-49页 |
·极限跨度计算公式 | 第47页 |
·钢—混凝土混合加劲梁自锚式悬索桥的极限跨度 | 第47-49页 |
·增大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极限跨度的措施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的二体逼近法研究 | 第50-77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常用近似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51-54页 |
·双塔三跨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二体逼近法分析 | 第54-69页 |
·求解思路和方法 | 第54-55页 |
·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恒载作用下的分析 | 第56-59页 |
·恒载+活载作用下的分析 | 第59-69页 |
·二体逼近法计算步骤 | 第69页 |
·其它形式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二体逼近法分析 | 第69-72页 |
·算例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研究 | 第77-87页 |
·引言 | 第77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77-78页 |
·佛山平胜大桥概况 | 第78-81页 |
·各种参数对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影响分析 | 第81-84页 |
·主缆垂跨比的影响 | 第81-82页 |
·加劲梁上拱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加劲梁抗弯刚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和混合梁地锚式悬索桥的比较 | 第84-85页 |
·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和钢梁自锚式悬索桥的比较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混合粱自锚式悬索桥钢—混凝土结合段研究 | 第87-117页 |
·引言 | 第87页 |
·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研究现状 | 第87-95页 |
·合理连接位置的选择 | 第87-88页 |
·钢-混凝土结合段的构造形式 | 第88-89页 |
·钢-混凝土结合段的应用实例 | 第89-95页 |
·钢-混凝土结合段接头结构形式的对比研究 | 第95-106页 |
·钢-混凝土结合段接头结构形式概况 | 第95-96页 |
·接头1、2、3空间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 第96-98页 |
·接头1、接头2的模型试验 | 第98-100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0-106页 |
·平胜大桥钢—混凝土结合段1:4缩尺模型试验 | 第106-115页 |
·钢-混凝土结合段的非线性空间有限元分析 | 第106-109页 |
·模型设计和试验方法 | 第109-111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1-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剪力连接件试验研究 | 第117-141页 |
·引言 | 第117页 |
·剪力连接件的分类 | 第117-120页 |
·按刚度分类 | 第118页 |
·按应用形式分类 | 第118-120页 |
·PBL剪力键性能研究 | 第120-136页 |
·PBL剪力键的发展概况 | 第120-122页 |
·PBL剪力键的试验研究概况 | 第122-125页 |
·PBL剪力键试验 | 第125-132页 |
·PBL剪力键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132-134页 |
·栓钉和PBL剪力键极限承载力比较 | 第134-13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35-136页 |
·PBL剪力键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136-140页 |
·国内外PBL剪力键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概况 | 第136-138页 |
·本文PBL剪力键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138-139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39-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结论 | 第141-142页 |
·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