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1页 |
·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碎屑岩储层成岩事件及其特征 | 第8-10页 |
·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特征 | 第10-11页 |
·碎屑岩储层成岩阶段划分 | 第11-12页 |
·储层评价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 | 第12-14页 |
·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 | 第14-17页 |
·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21-24页 |
·构造位置及构造格局 | 第21页 |
·沉积演化及地层发育特征 | 第21-22页 |
·沉积演化特征 | 第21-22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2页 |
·储层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成岩作用特征 | 第24-31页 |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 第24-27页 |
·压实、压溶作用 | 第24页 |
·胶结作用 | 第24-26页 |
·交代作用 | 第26-27页 |
·溶解、溶蚀作用 | 第27页 |
·成岩相类型及特征 | 第27-29页 |
·强压实固结成岩相 | 第27页 |
·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 | 第27-29页 |
·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 | 第29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29-31页 |
·早成岩 B期 | 第29-30页 |
·晚成岩 A_1亚期 | 第30页 |
·晚成岩 A_2亚期 | 第30页 |
·晚成岩 B期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储集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 | 第31-40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31-37页 |
·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31-35页 |
·裂缝类型及特征 | 第35-37页 |
·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 第40-54页 |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岩性的影响 | 第40页 |
·岩石组构的影响 | 第40页 |
·储层厚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沉积相的影响 | 第43-44页 |
·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4-49页 |
·中生界顶面不整合对储层物性影响 | 第44页 |
·J_(1+2)~K间不整合对储层物性影响 | 第44页 |
·埋藏深度对储层物性影响 | 第44-48页 |
·剥蚀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断裂褶皱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9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9-52页 |
·压实、压溶作用 | 第49页 |
·胶结作用 | 第49-50页 |
·溶解溶蚀作用 | 第50-51页 |
·成岩阶段的影响 | 第51-52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