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序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传销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传销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2-16页 |
一、直销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金字塔销售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三、传销的概念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传销的类型 | 第16-18页 |
一、诈骗型传销 | 第16-17页 |
二、“团队计酬”型传销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18-32页 |
第一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体 | 第18-19页 |
一、本罪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 第18页 |
二、本罪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 | 第18-19页 |
三、本罪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 | 第19页 |
第二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第19-26页 |
一、对传销组织和传销活动的理解 | 第20-25页 |
二、对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的理解 | 第25页 |
三、对“情节严重”的理解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体 | 第26-30页 |
一、组织者、领导者的界定 | 第27-29页 |
二、自然人和单位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30-32页 |
一、以直接故意为表现形式 | 第30-31页 |
二、以非法牟利为目的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 | 第32-47页 |
第一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32-34页 |
一、传销与多层次直销的区别 | 第32-33页 |
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 第34-38页 |
一、犯罪既遂形态 | 第34-36页 |
二、犯罪预备形态 | 第36-37页 |
三、犯罪未遂形态 | 第37-38页 |
四、犯罪中止形态 | 第38页 |
第三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共同犯罪认定 | 第38-40页 |
一、本罪属于任意的共同犯罪 | 第39页 |
二、组织者、领导者之间的共同犯罪 | 第39-40页 |
三、组织者、领导者与参加者不构成共同犯罪 | 第40页 |
第四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数认定 | 第40-43页 |
一、一罪的情况 | 第41-42页 |
二、数罪的情况 | 第42-43页 |
第五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其他相关罪的区别认定 | 第43-47页 |
一、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 | 第43-44页 |
二、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 | 第44-45页 |
三、与诈骗罪的区别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 第47-51页 |
第一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立法不足 | 第47-48页 |
一、法定刑过轻 | 第47页 |
二、附加刑未规定没收财产 | 第47-48页 |
三、犯罪主体的范围过小 | 第48页 |
第二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立法完善 | 第48-51页 |
一、提高本罪最高法定刑 | 第48-49页 |
二、增设没收财产的规定 | 第49页 |
三、增设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活动罪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