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有害赤潮 | 第14-20页 |
·赤潮定义 | 第14-15页 |
·赤潮生物 | 第15-16页 |
·赤潮危害 | 第16-17页 |
·中国赤潮发生的概况 | 第17-19页 |
·赤潮生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22-24页 |
2 中国海常见赤潮藻的生物形态学特征和分类学研究 | 第24-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藻种培养 | 第24-25页 |
·图像采集 | 第25-30页 |
·显微镜 | 第25-26页 |
·细胞固定 | 第26-27页 |
·图像命名 | 第27-28页 |
·采集方法 | 第28-30页 |
·中国海常见赤潮藻的种类名录 | 第30-31页 |
·中国海常见赤潮藻的形态学特征 | 第31-49页 |
·甲藻门 | 第31-40页 |
·硅藻门 | 第40-45页 |
·针胞藻纲 | 第45-46页 |
·硅鞭藻纲 | 第46-47页 |
·隐藻门 | 第47页 |
·定鞭藻纲 | 第47-48页 |
·蓝藻门 | 第48-49页 |
·中国海常见赤潮藻的分类学研究 | 第49-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3 有害赤潮显微图像数据库系统和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70页 |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6-63页 |
·系统设计 | 第57-63页 |
·系统实现 | 第63页 |
·基于Web的有害赤潮显微图像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3-69页 |
·系统设计 | 第63-65页 |
·系统实现 | 第65-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4 显微图像识别系统研究 | 第70-136页 |
·基于多方向投影的自动阈值图像分割研究 | 第72-82页 |
·自动阂值方法研究 | 第73-78页 |
·迭代法 | 第74-75页 |
·大津法 | 第75-77页 |
·改进大津法 | 第77-78页 |
·投影切割方法研究 | 第78-82页 |
·投影切割的位置 | 第79-81页 |
·投影切割的方向 | 第81-82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82页 |
·基于变分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分解与识别研究 | 第82-108页 |
·偏微分方程与变分法理论 | 第86-91页 |
·偏微分方程 | 第86-87页 |
·变分法 | 第87-90页 |
·变分问题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 第90-91页 |
·变分偏微分方程分解模型 | 第91-100页 |
·TV-L~2图像分解模型 | 第92-96页 |
·TV-G图像分解模型 | 第96-100页 |
·实验结果 | 第100页 |
·基于Hu不变矩与分形维数的分解图像分类识别 | 第100-108页 |
·Hu不变矩结构图像识别 | 第102-105页 |
·分形维数纹理图像识别 | 第105-108页 |
·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像识别研究 | 第108-134页 |
·分形理论 | 第109-115页 |
·分形空间 | 第110-111页 |
·压缩映射理论 | 第111-113页 |
·迭代函数系统 | 第113-114页 |
·拼贴定理 | 第114-115页 |
·分形图像编码 | 第115-122页 |
·传统的分形图像编码 | 第115-119页 |
·基于四叉树分割的分形图像编码 | 第119-122页 |
·基于分形邻距的图像识别 | 第122-126页 |
·分形邻距 | 第122-125页 |
·分形邻距图像识别 | 第125-126页 |
·改进的分形邻距图像识别 | 第126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126-134页 |
·改进的分形邻距图像识别 | 第126-131页 |
·基于改进分形邻距的浮游植物显微图像识别 | 第131-133页 |
·基于改进分形邻距的有害赤潮显微图像识别 | 第133-134页 |
·小结 | 第134-13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36-139页 |
·总结 | 第136-137页 |
·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