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通用机械与设备论文--塔式化工设备论文

旋流雾化塔板压降和提升量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综述第9-22页
    1.1 前言第9页
    1.2 立体喷射型塔板第9-17页
        1.2.1 概述第9-10页
        1.2.2 结构特点及操作原理第10-11页
        1.2.3 立体喷射型塔板介绍第11-17页
    1.3 立体喷射型塔板的提升量第17-19页
        1.3.1 提升量的概念第17-18页
        1.3.2 提升量的研究意义第18页
        1.3.3 提升量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立体喷射型塔板的压降第19-21页
        1.4.1 压降的概念及意义第19-20页
        1.4.2 压降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流程和实验内容第22-34页
    2.1 实验塔板的介绍第22-27页
        2.1.1 旋流雾化塔板的设计思路第22页
        2.1.2 结构特点及创新点第22-25页
        2.1.3 传质原理第25-26页
        2.1.4 操作工况第26-27页
    2.2 实验流程及装置第27-30页
        2.2.1 实验流程第27-28页
        2.2.2 压降和提升量实验装置第28-29页
        2.2.3 实验设备参数第29-30页
    2.3 实验方案第30-34页
        2.3.1 实验步骤第30-31页
        2.3.2 实验参数测量第31-32页
        2.3.3 注意事项第32-34页
第三章 提升量结果与分析第34-52页
    3.1 提升量和阀孔动能因子的关系第34-36页
    3.2 提升量和清液层高度的关系第36-37页
    3.3 提升量随底隙高度的变化第37-40页
    3.4 提升量随底隙型式的变化第40-41页
    3.5 提升量随帽罩型式的变化第41-42页
    3.6 提升量随环隙与升气管面积比的变化第42-43页
    3.7 提升量随升气管高度的变化第43页
    3.8 提升量随旋流板叶片角度的变化第43-45页
    3.9 提升量随旋流板叶片个数的变化第45-46页
    3.10 提升量随底部开孔面积的变化第46-48页
    3.11 与现有喷射型塔板的比较第48-50页
    3.12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压降结果与分析第52-82页
    4.1 压降和阀孔动能因子的关系第52-53页
        4.1.1 干板压降第52页
        4.1.2 总板压降第52-53页
    4.2 压降和液相流量的关系第53-54页
    4.3 压降随底隙高度的变化第54-57页
        4.3.1 干板压降第54-55页
        4.3.2 总板压降第55-57页
    4.4 压降随底隙型式的变化第57-60页
        4.4.1 干板压降第57-58页
        4.4.2 总板压降第58-60页
    4.5 压降随帽罩型式的变化第60-63页
        4.5.1 干板压降第60-61页
        4.5.2 总板压降第61-63页
    4.6 压降随环隙与升气管面积比的变化第63-67页
        4.6.1 干板压降第63-64页
        4.6.2 总板压降第64-67页
    4.7 压降随升气管高度的变化第67-70页
        4.7.1 干板压降第67页
        4.7.2 总板压降第67-70页
    4.8 压降随旋流板叶片角度的变化第70-72页
        4.8.1 干板压降第70页
        4.8.2 总板压降第70-72页
    4.9 压降随旋流板叶片个数的变化第72-75页
        4.9.1 干板压降第72-73页
        4.9.2 总板压降第73-75页
    4.10 压降随底部开孔面积的变化第75-77页
        4.10.1 干板压降第75页
        4.10.2 总板压降第75-77页
    4.11 与现有喷射型塔板的比较第77-80页
        4.11.1 干板压降第77-78页
        4.11.2 总板压降第78-80页
    4.12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问题及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岗位管理的“海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治疗前后舌色与空腹血糖等变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