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32页 |
·血细胞指标研究 | 第16-23页 |
·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 | 第16-17页 |
·白细胞分类及分类计数: | 第17-20页 |
·不同因子对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 第20-23页 |
·血液生化指标 | 第23-28页 |
·鱼类血液中的无机成分 | 第23-25页 |
·鱼类血液中的有机成分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3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三种长江经济鱼类的血液学指标研究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用以对比的鱼类 | 第33-34页 |
·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液学研究 | 第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血液学数据分析 | 第34页 |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液学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血液有形成分 | 第36-46页 |
·各有形成分描述 | 第36-39页 |
·红细胞 | 第36页 |
·嗜中性粒细胞 | 第36页 |
·单核细胞 | 第36页 |
·淋巴细胞 | 第36-38页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6页 |
·成熟红细胞和成红细胞 | 第39-40页 |
·进化地位与红细胞大小及核的存在 | 第40-41页 |
·红细胞与白细胞的体积 | 第41页 |
·粒细胞 | 第41-42页 |
·单核细胞 | 第42页 |
·淋巴细胞 | 第42-43页 |
·血栓细胞 | 第43页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第43-46页 |
第四章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血液生理指标 | 第46-62页 |
·结果 | 第46-51页 |
·铜鱼血液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 | 第46-47页 |
·圆口铜鱼血液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 | 第47页 |
·长鳍吻鮈血液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 | 第47-51页 |
·讨论 | 第51-62页 |
·性别与血液生理指标 | 第51页 |
·季节、水温变化与血液生理指标 | 第51-52页 |
·红细胞数量、血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 | 第52-54页 |
·活动性及食性与血液生理指标 | 第54-55页 |
·各季三种鱼血液生理指标比较 | 第55-57页 |
·RBC、HCT和MCV与进化地位 | 第57-58页 |
·关于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第五章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血液的生化指标 | 第62-82页 |
·结果 | 第62-66页 |
·铜鱼血液生化指标及相关能量物质的季节变化 | 第62页 |
·圆口铜鱼血液生化指标及相关能量物质的季节变化 | 第62-63页 |
·长鳍吻鮈血液生化指标及相关能量物质的季节变化 | 第63-64页 |
·三种鱼同一季节的各指标相互比较 | 第64-66页 |
·讨论 | 第66-82页 |
·血糖 | 第66-70页 |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 第70-71页 |
·血清蛋白 | 第71-73页 |
·血清酶类 | 第73-74页 |
·肝脏指数及肥满度和血液生化指标 | 第74-75页 |
·血液指标与种属特性 | 第75-82页 |
第六章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鱼体及血液学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82-94页 |
·结果 | 第82-84页 |
·三种鱼常规生物学指标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82页 |
·三种鱼血液生理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82-83页 |
·三种鱼血液生化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83-84页 |
·讨论 | 第84-94页 |
第七章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液学变化 | 第94-102页 |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细胞数量及血式 | 第94-95页 |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细胞形态 | 第95-97页 |
·红细胞形态 | 第95-96页 |
·白细胞形态 | 第96-97页 |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 第97页 |
·讨论 | 第97-102页 |
·患肌肉溃烂病对中华倒刺鱼巴血液生理指标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97-98页 |
·患肌肉溃烂病对中华倒刺鲃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98-102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02-104页 |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血液有形成分 | 第102页 |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血液生理指标 | 第102页 |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血液生化指标 | 第102-103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103页 |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的血液学变化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博期间的学术概况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