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理论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概述 | 第13-16页 |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特征 | 第14页 |
三、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与代表人诉讼的区别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 第19-24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起源 | 第19-21页 |
一、雏形起源于英国 | 第19-20页 |
二、制度正式确立于美国 | 第20页 |
三、世界范围内推广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境外的发展 | 第21-24页 |
一、英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21页 |
二、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主体分析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原告 | 第24-27页 |
一、持股时间限制 | 第24-26页 |
二、持股数量限制 | 第26-27页 |
三、关于原告限制条件的思考 | 第27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被告 | 第27-29页 |
一、国外立法实践 | 第27-28页 |
二、我国法律规定 | 第28页 |
三、关于"他人"的界定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 第29-32页 |
一、国外关于公司诉讼地位的立法 | 第29-30页 |
二、公司在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程序分析 | 第32-37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管辖 | 第32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前置程序 | 第32-36页 |
一、前置程序的内涵 | 第32-33页 |
二、海外国家前置程序的规定 | 第33-34页 |
三、我国前置程序的规定 | 第34-36页 |
四、关于我国前置程序设置的思考 | 第36页 |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费用担保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现状 | 第37页 |
第二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剖析 | 第37-41页 |
一、制度建设层面 | 第37-39页 |
二、司法操作层面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主体资格的确立 | 第41-42页 |
一、原告主体资格 | 第41页 |
二、被告的主体资格 | 第41-42页 |
三、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 第42页 |
四、其他股东在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 第42页 |
第二节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程序的完善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法律效力及诉讼费用制度的完善 | 第43-47页 |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法律效力 | 第43-44页 |
二、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的负担 | 第44页 |
三、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 第44-45页 |
四、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的设立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