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 第1-62页 |
致谢 | 第9-10页 |
表格 | 第10-11页 |
图表 | 第11-12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简介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概述 | 第18页 |
·信息处理理论与二语习得 | 第18-19页 |
·Skehan的认知模式 | 第19-20页 |
·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式 | 第20-21页 |
·准备 | 第21页 |
·总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文献回顾 | 第23-29页 |
·概述 | 第23页 |
·国外有关任务准备的研究 | 第23-26页 |
·Derchert | 第23页 |
·Ellis | 第23-24页 |
·Crookes | 第24页 |
·Foster和Skehan | 第24-25页 |
·Mehnert | 第25-26页 |
·Ortega | 第26页 |
·Yuan和Ellis | 第26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前人研究之优缺点 | 第27-28页 |
·优点 | 第27页 |
·缺点 | 第27-28页 |
·本文的原创性 | 第28页 |
·总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 | 第29-34页 |
·概述 | 第29页 |
·研究问题及假设 | 第29-30页 |
·实验设计 | 第30-32页 |
·前测 | 第30-31页 |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被试 | 第32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条件 | 第33页 |
·总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概述 | 第34页 |
·测量方法 | 第34-36页 |
·流利性 | 第34页 |
·复杂性 | 第34-35页 |
·准确性 | 第35-36页 |
·数据转写与分析 | 第36页 |
·总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概述 | 第37页 |
·假设的检测结果 | 第37-43页 |
·流利性 | 第37-39页 |
·复杂性 | 第39-41页 |
·准确性 | 第41-43页 |
·定性数据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流利性 | 第44页 |
·复杂性 | 第44页 |
·准确性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5-47页 |
·概述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页 |
·启示 | 第45-46页 |
·局限性 | 第46页 |
·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附录1.任务前测 | 第54-55页 |
附录2.无准备组的任务 | 第55-56页 |
附录3.有准备组的任务 | 第56-57页 |
附录4.无准备组的问卷 | 第57-59页 |
附录5.有准备组的问卷 | 第59-62页 |
英文部分 | 第62-165页 |
Acknowledgements | 第64-70页 |
List of Tables | 第70-71页 |
List of Figures | 第71-72页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第72-73页 |
Abstract | 第73-75页 |
摘要 | 第75-77页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第77-82页 |
·Research Background | 第77-79页 |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 第79页 |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第79-80页 |
·The Scope of the Study | 第80页 |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第80-82页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of the STUDY | 第82-97页 |
·Overview | 第82页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第82-88页 |
·Attention and memory | 第84-87页 |
·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processing | 第87-88页 |
·Skehan's Cognitive Model | 第88-90页 |
·Levelt's Speech Production Model | 第90-93页 |
·Planning | 第93-96页 |
·Summary | 第96-97页 |
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 | 第97-110页 |
·Overview | 第97页 |
·Planning Time Studies Abroad | 第97-106页 |
·Dechert | 第98页 |
·Ellis | 第98-100页 |
·Crookes | 第100页 |
·Foster and Skehan | 第100-102页 |
·Mehnert | 第102-103页 |
·Ortega | 第103-105页 |
·Yuan and Ellis | 第105-106页 |
·The Studies at Home | 第106-107页 |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 第107-109页 |
·Strengths | 第107-108页 |
·Weaknesses | 第108-109页 |
·The Originality of the Present Study | 第109页 |
·Summary | 第109-110页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 第110-118页 |
·Overview | 第110-111页 |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 | 第111-112页 |
·Design | 第112-114页 |
·Pretest | 第112-113页 |
·The Present Research Design | 第113-114页 |
·Participants | 第114-115页 |
·Material | 第115-116页 |
·Condition | 第116-117页 |
·Summary | 第117-118页 |
Chapter Five METHODOLOGY | 第118-127页 |
·Overview | 第118页 |
·Measures | 第118-123页 |
·Fluency | 第118-120页 |
·Complexity | 第120-122页 |
·Accuracy | 第122-123页 |
·Data Transcribing and Analysis | 第123-126页 |
·Data transcribing | 第123-124页 |
·Analysis | 第124-126页 |
·Summary | 第126-127页 |
Chapter Six RESULTS AND DISSCUSSION | 第127-145页 |
·Overview | 第127页 |
·Results for Research Hypotheses Testing | 第127-136页 |
·Fluency | 第127-130页 |
·Complexity | 第130-133页 |
·Accuracy | 第133-136页 |
·Qualitative Results | 第136-138页 |
·General Discussion | 第138-144页 |
·Fluency | 第139-140页 |
·Complexity | 第140-141页 |
·Accuracy | 第141-144页 |
·Summary | 第144-145页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S | 第145-150页 |
·Overview | 第145页 |
·Conclusion | 第145-146页 |
·Implications | 第146-148页 |
·Limitations | 第148页 |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第148-150页 |
References | 第150-157页 |
Appendices | 第157-165页 |
Appendix1:Task for Pretest | 第157-158页 |
Appendix2:Task for the Unplnned Group | 第158-159页 |
Appendix3:Task for Planned Groups | 第159-160页 |
Appendix4:Questionnaire for the Unplanned Group | 第160-162页 |
Appendix5:Questionnaire for the Planned Group | 第162-165页 |
本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