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肝炎论文

戊型肝炎病原学诊断策略初探及江苏农村地区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39页
 1.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第11-17页
     ·HEV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第11-12页
     ·HEV基因组及其功能第12-14页
     ·HEV的归类第14-15页
     ·戊肝病毒的基因型及血清型第15-17页
 2.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感染进程第17-19页
     ·临床特征第17页
     ·病理变化第17-18页
     ·感染进程第18-19页
 3.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第19-24页
     ·免疫电镜(IEM)第19页
     ·免疫荧光镜检(IFM)第19-20页
     ·戊肝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20-21页
     ·检测抗HEV抗体的酶免疫试验(EIAs)第21-24页
 4.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第24-34页
     ·戊肝的全球流行概况第24-26页
     ·戊肝的动物宿主第26-29页
     ·戊肝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第29-32页
     ·戊肝的流行特点第32-34页
 5.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第34-37页
     ·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第34-35页
     ·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第35-36页
     ·戊肝疫苗临床试验第36-37页
 6.本论文研究的思路、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7页
 1.材料第39-40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39页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第39-40页
 2.方法第40-47页
     ·胶回收Kit回收片段第40-41页
     ·样品检测第41-42页
     ·主动监测质量控制第42-46页
     ·数据处理软件第46-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73页
 第一部分 急性戊肝诊断中不同病原学指标的应用策略研究第47-56页
  1.病例来源及确诊第47-48页
     ·病例来源、入选标准及血清采集第47页
     ·病例确诊标准和确诊流程第47-48页
  2.戊肝病例血清学和病原学指标变化趋势第48-49页
  3.不同时期标本HEV IgM和PCR诊断的准确性第49-54页
     ·发病后不同时间标本中HEV RNA的诊断准确性第50-51页
     ·发病后不同时间标本中HEV IgM抗体的诊断准确性第51-53页
     ·综合评价第53-54页
  4.小结第54-56页
 第二部分 江苏农村地区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第56-73页
  1.自然人群中HEV感染的特征第56-58页
     ·自然人群中的戊肝病毒感染率第57页
     ·自然人群中的戊肝新感染率第57-58页
  2.江苏农村地区疑似急性肝炎发生情况第58-64页
     ·主动监测系统简介第58-60页
     ·疑似肝炎病例一般情况第60页
     ·疑似肝炎病例的发现途径第60-61页
     ·疑似肝炎病例的三间分布第61-63页
     ·疑似肝炎病例的病因谱分析第63-64页
  3.戊型肝炎临床病例的三间分布第64-67页
     ·年龄性别分布第64-65页
     ·地区分布第65-66页
     ·月份分布第66-67页
  4.戊肝与非戊肝病例的临床特点比较第67-70页
     ·症状和体征比较第68-69页
     ·ALT峰值比较第69-70页
  5.源于戊肝病例或亚临床感染病例的HEV株分子进化分析第70-72页
  6.小结第72-73页
讨论第73-77页
 1.综合应用HEV病原学指标指导临床诊断第73-74页
     ·PCR引物与抗-HEV抗体检测试剂的评价第73页
     ·戊肝血清学和病原学指标变化趋势第73页
     ·综合应用检测指标指导临床诊断第73-74页
 2.散发性戊肝流行病学特征第74-75页
 3.江苏农村地区疑似肝炎病因谱第75页
     ·疑似肝炎病例构成第75页
     ·戊肝与其他肝炎临床特点比较第75页
 4.自然人群戊肝感染情况第75-76页
 5.不同基因型的流行情况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建群种枯落物水提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JJR-1型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