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中左派及其政府理论概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中左派及其政府理论的界定 | 第9-10页 |
第二节 中左派的政府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10-13页 |
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 第10-11页 |
二、冷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建 | 第11-13页 |
第三节 中左派的政府理论与老左派和新右派的政府理论的区别 | 第13-17页 |
第二章 中左派的政府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38页 |
第一节 政府从管理型向治理型的转变 | 第17-21页 |
第二节 培育积极的公民社会 | 第21-25页 |
第三节 建立新型的混合经济 | 第25-28页 |
一、国家经济职能的调整 | 第25-27页 |
二、建立混合经济的新政策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建立社会投资型的福利国家 | 第28-33页 |
一、消除社会排斥的福利目标 | 第28-29页 |
二、社会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化 | 第29-30页 |
三、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准市场化” | 第30-31页 |
四、从消除贫困到投资人力资源 | 第31-33页 |
第五节 确立全球治理结构的模型 | 第33-38页 |
一、新国际主义与国际性国家 | 第33-34页 |
二、实行全球性治理 | 第34-38页 |
第三章 中左派的政府理论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38-51页 |
第一节 对中左派的政府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 第38-43页 |
一、中左派的政府理论在实践中的成效与问题 | 第39-42页 |
二、中左派的政府理论的实质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中国政府改革对中左派的政府理论的借鉴 | 第43-51页 |
一、实施治理模式的行政改革 | 第43-45页 |
二、变消极为积极的福利理念 | 第45-49页 |
三、政府角色的新阐释 | 第49-51页 |
(一) 转变政府理念,革新官员精神 | 第49-50页 |
(二) 建立以社区为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