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3页 |
一、加强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第8-9页 |
(一) 加强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8页 |
(二) 加强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 第8-9页 |
二、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新课程改革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概述 | 第13-27页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 道德、生态道德与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 | 第13-16页 |
(二) 课外教学与生物课外教学 | 第16-17页 |
二、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理论探讨 | 第17-19页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二)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7-18页 |
(三) 合作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三、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 第19-21页 |
(一) 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的目标 | 第19-20页 |
(二) 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的原则 | 第20-21页 |
四、国内外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 第21-25页 |
(一) 国外的现状 | 第21-23页 |
(二) 国内的现状 | 第23-25页 |
五、国内外生态道德教育对开展生物课外教学的启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34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27页 |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32页 |
(一)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第27-31页 |
(二)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第31-32页 |
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以“绿色学校”为平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实践研究 | 第34-51页 |
一、研究平台 | 第34-36页 |
(一) “绿色学校”的总体概述 | 第34-36页 |
(二) 以“绿色学校”为研究平台的可行性 | 第36页 |
二、研究计划与方法 | 第36-37页 |
(一) 研究计划 | 第36-3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37-43页 |
(一) 前测 | 第37-38页 |
(二) 以“绿色学校”为平台,开展实验研究 | 第38-43页 |
(三) 后测 | 第43页 |
四、结果和分析 | 第43-49页 |
(一) 实验班与对照班生物成绩分析 | 第43-45页 |
(二) 学生收获调查与分析 | 第45-46页 |
(三) 实验班与对照班生态道德意识水平分析 | 第46-49页 |
五、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一) “绿色学校”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的平台 | 第49-50页 |
(二) 本实验证明生态道德教育的生物课外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生态道德意识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对本实验研究的探讨与思考 | 第51-53页 |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不能完全适应要求 | 第51-52页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论文发表和获奖情况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