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 | 第10-20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10-12页 |
·提倡人与自然、人与家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 第10-12页 |
·提倡建立以"大同社会"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 第12页 |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12-13页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13-15页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15-20页 |
·毛泽东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成果 | 第15-17页 |
·邓小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构想 | 第17-18页 |
·江泽民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思考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20-42页 |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第20-25页 |
·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20-22页 |
·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党情是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 第22-25页 |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创立过程 | 第25页 |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38页 |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第25-30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 第30-35页 |
·和谐世界观——和谐社会思想在外交领域的新发展 | 第35-38页 |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38-42页 |
·战略上: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第38-39页 |
·机制上:强调在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正义 | 第39-40页 |
·方式上: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 | 第40页 |
·目标上:强调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42-51页 |
·理论价值 | 第42-46页 |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第42-43页 |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 第43-46页 |
·现实意义 | 第46-51页 |
·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第46页 |
·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 第46-47页 |
·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47-48页 |
·有利于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 第48-49页 |
·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