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公司僵局概述 | 第13-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股东缺乏防范和应对公司僵局的意识 | 第13页 |
·我国公司立法的不完备 | 第13-14页 |
·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14-16页 |
·公司僵局的分类 | 第16-19页 |
·股东会僵局和董事会僵局 | 第16-17页 |
·决策僵局、执行僵局和分配僵局 | 第17页 |
·持股相近或相等的僵局和否决权僵局 | 第17-18页 |
·存在基础争议的公司僵局和不存在基础争议的公司僵局 | 第18页 |
·资本多数决僵局、人数多数决僵局以及全体一致决僵局 | 第18-19页 |
3 公司僵局的危害及成因 | 第19-26页 |
·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9-21页 |
·对公司利益的危害 | 第19页 |
·对股东权益的危害 | 第19-20页 |
·债权人利益的危害 | 第20页 |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利益的危害 | 第20-21页 |
·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 | 第21-26页 |
·公司僵局产生的浅层次原因 | 第21-22页 |
·公司僵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第22-26页 |
4 公司僵局的打破——理论分析 | 第26-31页 |
·股东间的信托义务理论 | 第26-27页 |
·公司合同理论 | 第27-28页 |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 第28-29页 |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29-31页 |
5 公司僵局的打破——多元化的救济措施 | 第31-42页 |
·私力救济措施 | 第31-34页 |
·股东之间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的事前约定 | 第31-32页 |
·表决权限制措施 | 第32-34页 |
·调解 | 第34页 |
·公力救济措施 | 第34-41页 |
·指定破产管理人或临时监管人 | 第34-35页 |
·指定临时董事 | 第35-36页 |
·司法解散 | 第36-39页 |
·强制股权收购 | 第39-41页 |
·其他措施 | 第41-42页 |
6 我国公司僵局的救济 | 第42-52页 |
·公司僵局救济的原则 | 第42-43页 |
·公司僵局救济的措施 | 第43-52页 |
·私力救济措施 | 第43-45页 |
·司法救济措施 | 第45-52页 |
7 结语 | 第52-54页 |
·本文的基本观点 | 第5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本文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