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s | 第5-12页 |
| 前言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云南链霉菌YIM41004~T培养基筛选及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15-2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5-16页 |
| ·培养基 | 第15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15页 |
| ·液体种子培养基 | 第15页 |
| ·发酵培养基原始配方 | 第15页 |
| ·培养方法 | 第15页 |
| ·斜面培养 | 第15页 |
| ·液体种子培养 | 第15页 |
| ·初始发酵条件 | 第15页 |
| ·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云南放线酮含量测定 | 第15-16页 |
| ·生物量测定 | 第16页 |
| ·发酵液残糖的测定 | 第16页 |
| ·pH测定 | 第16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6-21页 |
| ·YIM41004~T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16-20页 |
| ·碳源对云南链霉菌YIM41004~T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氮源对云南链霉菌YIM41004~T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17页 |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17-20页 |
| ·YIM41004~T合成云南放线酮条件的优化 | 第20-21页 |
| ·pH值、菌丝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的时间历程 | 第20页 |
| ·发酵温度 | 第20-21页 |
| ·装液量 | 第21页 |
| ·接种量 | 第21页 |
| ·不同发酵条件对云南放线酮产量的影响 | 第21页 |
| 3 讨论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云南链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与最适产物合成温度的研究 | 第23-2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 ·菌种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23页 |
| ·液体种子培养基 | 第23页 |
| ·发酵培养基 | 第23页 |
| ·培养方法 | 第23-24页 |
| ·斜面培养 | 第23页 |
| ·液体种子培养 | 第23页 |
| ·发酵条件 | 第23-24页 |
| ·培养温度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页 |
| ·云南放线酮含量测定 | 第24页 |
|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4-26页 |
| ·最适生长温度实验 | 第24-25页 |
| ·最适产物合成温度实验 | 第25-26页 |
| 3 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云南链霉菌菌株YIM41004~T 5L和3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7-3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 ·发酵器 | 第27页 |
| ·菌种 | 第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27页 |
| ·液体种子培养基 | 第27页 |
| ·发酵培养基配方 | 第27页 |
| ·培养方法 | 第27页 |
| ·斜面培养 | 第27页 |
| ·液体种子培养 | 第27页 |
| ·种子液按照4%比例通过火焰圈接种法接种发酵罐 | 第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云南放线酮含量测定 | 第28页 |
| ·pH的测定 | 第28页 |
| ·菌丝体沉降体积测定 | 第28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8-33页 |
| ·发酵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的确定 | 第28页 |
| ·调整通气量和搅拌速率后的发酵结果 | 第28-29页 |
| ·发酵过程实验记录 | 第29-30页 |
| ·各阶段放线酮含量及相关指标变化统计 | 第30-31页 |
| ·各阶段放线酮含量及相关指标变化统计 | 第31-33页 |
| 3 讨论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放线酮平板抑菌效果的研究 | 第35-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 ·放线酮溶液 | 第35页 |
| ·平板制作 | 第35页 |
| ·抑菌实验 | 第35页 |
| ·观测 | 第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放线酮对赤星病病原菌的抑制 | 第35-37页 |
| ·放线酮对黑胫病病原菌的抑制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放线酮防治对烟草黑胫病盆栽试验效果的研究 | 第38-4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烤烟品种 | 第38页 |
| ·试验地点 | 第38页 |
|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 ·菌谷准备 | 第38页 |
| ·观察记载 | 第38-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2004年实验结果 | 第39页 |
| ·2005年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 ·放线酮的药敏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放线酮防治烟草黑胫病病大田试验效果的研究 | 第41-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 ·材料 | 第41页 |
| ·供试药剂 | 第41页 |
| ·供试品种 | 第41页 |
| ·供试田地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页 |
| ·处理设置 | 第41页 |
| ·施肥方法 | 第41页 |
| ·调查方法 | 第4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放线酮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 第41-43页 |
| ·放线酮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 讨论 | 第44-45页 |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45-48页 |
| 1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 2 创新点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